图片作者:Bryan 小满·地理志 --长安 柘溪烟波浦城花, 钱塘飞雪禁胡笳。 昌黎文气朝碧海, 九嶷苍梧暮清发。 烝涉疲轸不周蹢, 孤筇草履昆仑霞。 弘祖竟日听雪溜, 东坡椉云话桑麻。 注1:浦城县,古属建宁府浦城县,是福建省南平市辖县,中国丹桂之乡。位于福建省最北端、闽浙赣三省交界处,是福建的“北大门”,自古为中原入闽第一关。自古文脉兴旺,誉有上相之邦即浦城八相。 注2:柘(zhè)溪,汉闽越王余善临柘溪(今南浦溪)之滨筑城曰浦城,建安元年(公元年)置汉兴县,属会稽郡。 注3:浦城县志: 浦城冲,繁。府东北二十七里。治黄华山南麓。城东隅:越王山。城北:横山。东北:太姥、盖仙、仙霞岭。南:回隆。西南:西阳。东南:金斗。柘溪、南浦溪出东北柘岭西南,右合灰坞漈、上溪,左半源、渔仓、里洋诸水,又西,右合渔梁溪,左官田溪,侧城西南,冻蕤夹岸,亦曰梅花溪。新溪出西北百丈山,合洪源溪来会,是为柘溪。又南,右合东源溪,左大石溪,又西南,右合临江溪,左富岭溪,迳曹村,右合石陂溪,又南入瓯宁。北盆亭溪,西会小竿岭、梨岭水,詹溪,入江西广丰,注信溪。富岭,县丞治。镇一:渔梁。巡司二:庙湾、溪源。驿二:小关、人和。 *《清史稿·地理志》中,冲指交通要道,繁指政务纷坛,疲指百姓赋多逋欠,难指民刁俗悍,命盗多者。易分四个等级,“简,中,要,最要”。 注4:钱塘即临安,此句所述即《湖心亭看雪》所绘之情状。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张岱所写的叙事小品,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 注5:碣石山位于秦皇岛昌黎县,有“天下神岳”之称,为道教圣地。碣石山主峰为仙台顶,山中有名刹“水岩寺”,前人列有天柱凌云、水岩春晓、石洞秋风等碣石山十景,其中“碣石观海”较为壮观。秦始皇、汉武帝、曹操、李世民等七代帝王在此留下了壮美诗篇。 碣石山有东、西五峰山之说。西五峰山在仙台顶以西,南侧山腰平台建有“韩文公祠”,纪念唐朝文学家韩愈。他祖籍河北昌黎,死后被追封昌黎伯,因此又称韩昌黎。 注6:苍梧,九嶷(九疑)见《史记》卷一《五帝本纪·舜本纪》「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皇览》:「舜冢在零陵营浦县。其山九溪皆相似,故曰九疑。 传统观点认为,秦灭楚之后,即在楚国故地设立郡县,其中在今湖南省及其周边区域设立有黔中郡和长沙郡。黔中郡居于西北,其范围大致为今湖南省西北部的沅、澧流域,另外还包括湖北省西南部、重庆市东南部和贵州省东北部的部分区域;以往的观点以为终秦一代黔中、长沙两郡始终存在,但是近年里耶秦简的出土,显示上述两郡在嬴秦一代称作洞庭、苍梧,而非以往所普遍认为的黔中、长沙。 长沙郡地处东南,主要领有湖南省东部的湘、资流域,和江西省西北部、两广北部边缘的区域。其实黔中和长沙并非一开始就是两个郡,而是秦始皇二十五年(前年)分置而成,《太平寰宇记》引甄烈《湘州记》曰:秦始皇二十五年并天下,分黔中以南之沙乡为长沙郡,以统湘川。 注7:清发,清明焕发。 注8:烝涉语出《诗.小雅.渐渐之石》:"有豕白蹢,烝涉波矣。"郑玄笺:"烝,众也。" 注9:轸,车箱底部四面的横木。引申为车子。 注10:不周山,中国古称葱岭。即帕米尔高原(世界屋脊)。古丝绸之路在此经过。地处中亚东南部、中国的最西端,横跨塔吉克斯坦、中国和阿富汗。是亚洲多个主要山脉的汇集处。《淮南子·天文训》则对不周山之“不周”,作了更为神奇的描述:“昔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注11:蹢,兽蹄。此句代指张骞凿空西域,打通丝绸之路的艰辛伟业。 注12:筇即拐杖,此句描述徐霞客完成梦想过程中的艰难卓绝及孤独浪漫。 注13:当年的爆款《明朝那些事》,却以徐霞客为结尾,简直神来之笔。当年明月回答说:“我之所以写徐霞客,是想告诉你:所谓百年功名、千秋霸业、万古流芳,与一件事情相比,其实算不了什么。这件事情就是——用你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人仅此一生,人生仅此一次,所以“活出自我”最为紧要。但我们大多数人却活成了别人,追求跟别人一样的标配生活,追求跟别人一样的标配人生。 但徐霞客不,他不想“泯然于众”,他只想遵从内心真实的感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我不求功名、不求富贵、不求权力,我只想游历天下、踏遍山河,你冷嘲也好,你热讽也罢,我一点都不在乎,我喜欢,我开心,这就足够。” 那一年隆冬,大雪封了黄山。徐霞客用一根铁棒,在峭壁之上凿出一个个冰坑,一步一步地爬上了黄山绝顶。于是便有了《徐霞客游记》中的一句:“初四日,兀坐听雪溜竟日。” 那一天,山下的我们,正奔忙着追逐富贵与功名。但徐霞客却坐在黄山绝顶,听了一整天的大雪融化声。山下,灯火辉煌,喧嚣成海。徐霞客却端坐山顶,不作一语。他举头眺望星空,身心俱澄澈。 注14:椉云,乘云。指快速奔赴一个人,一件事。话说当年,苏轼被贬海南,弟弟苏辙被贬雷州。苏东坡经过梧州的时候,听说弟弟苏辙亦贬雷州并刚过藤州(今藤县),愁情顿起,即写下《九嶷吟》,作诗一首寄予苏辙:“吾谪海南,子由雷州。被命即行。了不相知。至梧乃闻尚在藤也。旦夕当追及,作此诗示之。及后,他带着儿子苏过,日夜兼程,旦夕追赶,于五月中旬,与苏辙相遇于藤州。他们一同取道容县、玉林至雷州。在雷州分手后,苏东坡便径自渡海过海南儋州。 另解释一下,东坡先生由于政治生涯而命途多舛也因此被动成了半个旅行家。行经的地域广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