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新做的路、新建的桥就是‘及时雨’,马上收稻子车来车去,再不烦神了。”看着从前长着一人高杂草的土路,变成3.5米宽的水泥路,家住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的真武镇广丰村74岁村民叶兰芳,笑得合不拢嘴。 今年,我区将建设高标准农田2万亩,总投资万元,涉及丁伙、大桥、吴桥、真武4镇9村。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赵相平介绍,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坚持“一镇一特色?,一村一亮点”——在丁伙镇,项目区沿着集镇中心大道建;在大桥镇,项目区围着荞麦田地转;在真武镇,项目区跟着连淮扬镇高铁跑…… 在大桥镇波斯村东河组,记者看到,一大片大红、粉白的荞麦花竞相开放,10多位工人正在项目区忙着扎桥梁钢筋。“波斯村有句俚语,‘波斯六家庄,荞面疙瘩汤’。这里有种植荞麦的传统,所以亩项目区围绕荞麦田建设,力争做大传统特色,建一条田园观光新路。”大桥镇水务站站长王浩介绍,建成后的项目区覆盖所有荞麦田,并打造出一条红旗河、波斯庄、荞麦田观光循环线。为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项目区还建立主管部门、乡镇、监理、项目村、农民监督员“五位一体”的监督体制,保质保量施工。 “以前没桥没路,种田受罪,现在做路建桥,笑不动了!”看着相距不到百米的地方,两座桥同时开工,住在桥口的波斯村村民王占银发出幸福的感慨。 作为城区的“后花园”——花木名镇丁伙,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则以规划中的集镇“迎宾大道”为中轴线,在联盟、红桥、延庆三个村开展高效生态节水示范区建设。建成后,花木、稻田交错,绿色、金色交织,勾勒出一幅乡村振兴的宜人画卷。 赵相平告诉记者,眼下是施工黄金季,各镇正抢抓施工进度。其中,真武镇最快,已完成工程量50%,其他镇也迎头赶上,争取在收稻前把路做好,后期进行沟渠、林网配套,确保年底前基本完成主体工程,明年3月接受上级验收。 “以前这块田,没人愿意承包,每亩租金只有块钱,现在路、桥修好了,估计租金也要涨,抢着包田的人已经在排队了。”眺望金灿灿的稻田和不远处的连淮扬镇高铁,真武镇广丰村谈庄组种田大户赵士国话语中平添了几分“甜蜜的烦恼”。 作者:通讯员严峻融媒记者郜粉定 编辑:秦湦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