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6/2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读书,真让人头大

虞美人·听雨。宋,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文/周美成

说,读书本身是件中性偏好的事儿,恐怕是无人投反对票的。老祖宗,也推崇读书这件事。农夫下田插秧,脖颈的疼痛,和俯身久坐捧读者相比,毫无疑问,后者更舒服,这叫形而上相对舒缓形而下。我没有在反对劳动,劳动的人往往高寿。

今年是大伯母伞寿,几年因故未能回乡探亲的老周家小姐姐,领着闺女妞妞,回到了南方小镇贺寿。广东的烟雨,远不及江南后花园的沁人心脾吧。广丰的米粉,又何尝不比广东的大快朵颐呢。家乡米粉,如同钉子户,死死钉着五湖四海异乡漂泊的广丰胃,完美占据了美食统战的桥头堡。没有游子为此表示反对。我也一样,天涯游子。

帘外的雨,越敲越响。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此念忽闪。亲们随即加大了谈话的音调,放缓闲聊的语速。小姐夫和我不约而同,起身去了阳台听雨。此时虽无舟、纵无江、更无雁,但手中有烟,二人的吞吐悠然自得。

(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此念复闪。一边与小姐夫闲聊,一边开小差,这中毒的宋词吸附着灵魂出窍却未毒发身亡的我,以及那一路私藏不可言表的趣。我上头了。对天默念了一句:啊,我泛滥的情绪。

我俩又进了屋。满屋子的书,算我全家当。姐姐领着小女妞妞尾随而入。大家远扫近量,目光所及处,惟我那高蹈四壁的书籍。真有意思,“家徒四壁”。外甥女妞妞,对我的藏书,怕是念想不深,或许是因那些书目,于她而言有些深,不想读。《广丰方言》这本书,我存过两本,喜欢那就赠她一本吧。这会是地理学上的延展吗。或许兼有心理学上的情感弥合。鬼晓得。我以为这第三代人早就将祖宗腔口还给列祖列宗了呢。她翻动书页,来了一口广丰话。嗯,和谐的间奏,听着熨帖。本舅心生快慰。

读书是会得罪人的。

并非人人都好读书,也不可能人人对书都来劲。广东来的姐夫,微胖地嵌入我的阅读椅,书房像个烟房,我与他——两位朝圣者。我让魂灵继续出窍。

某次聚会,也许是你的,也许是我的,可能是我们的。说,A君是领导,席间大谈儒释道,酒没足,饭不饱,倒是一圈人乐呵呵地跟着吃了桌口水宴,谁叫A君是杰出领导呢。传统聚餐,除去推杯换盏,只剩如此口沫横飞,这倒也不坏,算作暖场。拍拍手,大家一起拍拍手。好!说得好!中国人旺盛的表达欲,是否和隆重的马屁文化相关呢,天知道。

我开始目及静默的B君,B君是副职。估计他内心已开始数落了:这老A又开始吹,不懂就多读点书,不懂就别瞎吹嘛。可见这B对A腹中的墨汁儿浓度表示轻蔑。满桌的唐宋元明清,CDEFG君,隔三差五的鼓噪声,听了烦,辛苦了,拙劣的卖弄。暂别啦啦队,我起身去解手,发誓再也不赴此类无聊饭局。短暂的清高片刻。

“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映入眼帘,再往下一瞅,看来这假的文明人,还真不少。愧忝其列啊。(历史真是任人摆弄的小姑娘吗?不,早已是老姑婆了。)此念再闪。暗自一笑,收工,回桌,再次完成了伟大的灵魂出窍。

我喜欢自嘲的人,讨厌引经据典的姿态。读过的书,如吃过的饭,即便吐出来,再如何美味的珍馐,也得逼人去飚三字经XXX。

我有一个幽默的朋友阳阳。君子之交淡如水,某日弟兄们聚会,因从饶到丰提早了一个钟到,我便邀他去家中小坐喝杯清水先。闲聊闲聊间——

“美成,最近读了什么书没?”他一本正经地问。

“嗨,最近在读《道德经》”我一本正经作答。

“哪里不懂你开、开口问、问我就是”,眉头一紧,我正想讨教学问呢,他却又插进一句——

“哈哈哈哈,反正,我、我也不懂”,哈哈哈哈哈,这禁不起诱惑的大笑,渗入我寂寞的书房。

又仿佛过了些时日,我从京去昌,赣江边上,清风抚弄,似乎这人间又喝出了一个高八度:南昌八度。肯定是又喝多了我。是夜,我打着山重水复的呼噜声。视频为证。轰隆隆轰隆隆,火车鸣笛,是夜无梦,酣睡。翌日,我起身对小阿娇说:哦?那你可真就体验到了什么是“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了啊。我就是那个“家童”哦。话甫出口,她便回了我一句“什么倚仗听江声啊,简直就是:倚床听猪叫声。还家童呢,你是猪头差不多”。我看《浮生六记》的趣,亦不过是如此了。

每逢回家,环视书房如领导巡视。我的书越堆越凶。大概我是中了书毒,廿年如一日,愈买愈高。每年开春,和那春猫一样意乱情迷,买买买。我要命地算计,何为满减,什么是跨店,如何才划算。接下来,就是如何拼命取快递,直到半老徐娘的快递店老板娘拿崇拜的眼神、抒情的口吻问我:你,你这是搞文学创作的吧?不,我是太子陪读。捧腹而笑。

我很是替作者们不值,这白菜价的书籍还不如一捧白菜贵。从少年,我买到青年,从青年又买到了中年,上瘾过瘾解瘾。时不时,我会去朋友圈show一下新入手的书,满足某种心虚。叶茂是我的文友、老大哥,他说:这读书人买书秀书,和商人秀跑车一样,洋洋自得。这说法好,刁透。难怪叶兄一手握着财富,一手捧起爱书。下笔下闲情,做人做闲心。

我为何会买那么多书,时常被人问,你能看完吗?我索性不作答。说来话不长。罗马非一日成,购书也非一日功夫所能及。每读一书,未料那书中的作者却还要引用其他书,天收的,真是苦了天下喜欢读点书的闲人了。除高中大学时代里,可能每年读过百本的闲书外,我工作至今,大约每年的阅读量,是在60到80本之间不等。这每年读的书中,便会出现许多未读过的书,未读的书中又会提及其他我未涉猎的书,呜呼哀哉,长此以往,不知不觉,竟落下了购书强迫症,但凡是套装,定要集齐,不管三七二十一,想方设法,牵肠挂肚地搜买,最恨是已无新书,只好去“多抓鱼”二手书App中淘旧本,喜新厌旧的强迫症再次并发。

可真是一笔较大的开销啊。虽说我读的不多(有书友专事读书,我的天哪,一年好几百本),也深知此生,书是读不尽了,便安慰自己:但凭一己之力,把想买的买完,总行得通吧?

奈何真是想太多。过几日,手痒。当我再次打开购书软件后,一看账单,我又郑重自我警戒:莫下手,晚点下手也比现在下手强。结果,结果就是落子无悔,等着收快递吧,大半个月工资又没了。我对自己沾染此等强迫疯狂购书的不良嗜好,早已无可奈何。这不就应验了那句“买书如山倒,噼里啪啦,读书若抽丝,没辙了吧”?购书于我而言,倒是像沉迷牌局的赌徒一般,深陷其中,难以自拔,恨不得把书店的好书都搬回书房,血雨腥风地买买买。这是病,但无药可医。

读书对我来说,和他人的若干消遣差不多,属个体休闲。家中存着各类型的书,万八千册的挑选,激动人心的时刻,犹如选美选秀,眼缘一到,好奇心使然,择一册捧起,打亮台灯,点上香烟,读至夜深人静,直到天微明,哈欠络绎而来之时,思绪却还贴在书上,懒得走咯。一口气读不完,两口气分着读完就不行吗。不行。我那纷纷的阅读强迫症又一次令我熬夜。

读书还讲天气的。古人读书分刚柔阴阳天。我喜欢雨夜读。然北京不是江西,雨水少,若是那夜落了场雨,我必听雨抚书。若是觉得累,便直将书本盖满面部,当作是长途跋涉的歇脚功夫,嗅嗅书页的香,也好梦回大宋朝。

不作读书笔记、不在书中标记下划线以及爱书绝不外借,是我三大护书私家条款。关系到位的朋友,若看上了我的书,我宁买新书赠奉也不借阅。这种自私自得的日子,我大概持续了二十来年。书好比我的血亲。

我热衷收诗集。一来,自己在词曲创作过程中,有吸纳词汇之需,二来,诗词阅读确实可以叫人更澹然。读书的乐趣可能有几重境的:不知其乐为上,不改其乐为次,为读而读为下。冲动和求知欲及分享欲占据了读者的内心。为了升学考试或升职加薪,去啃几本书,理当情有可原。若是如上面所言的A君那般,我宁可做那沉默的B君。把清爽交给心灵,把清高一并封存。

话说完了,皆我私人视角,看法比较狭隘,算是了却茶客兄的文字邀约,贻笑大方。

作者简介

周美成

周美成,北漂,吴语原创音乐人。现供职于某央企。

明德书院简介:明德书院于年在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塘塭自然村发起,旨在为乡村中小学生提供与城市青少年无差别的阅读机会与环境,是以“填平城乡青少年之间的知识结构鸿沟”为目标的公益项目。三年来,凝聚发起人和参与者心血的明德项目茁壮成长,并已促成数十家书院在不同的乡镇落地生根。目前,大多数明德书院的书籍,都是由城里孩子们从已阅读过的书籍中精选并捐赠,是孩子们为孩子们所挑选的最适合阅读的书,是城市小伙伴们向乡村同龄人分享的美好阅读机会,从宇宙的起源到世界的运转、从生命的诞生到人类文明的发展、从数学的奥秘到诗歌的美好……应有尽有。书院将不定期邀请博士、专家开展公益讲座。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顶尖的专业知识可以帮助孩子们活跃思维、开阔视野,为孩子们点燃梦想,指引方向。

明德书院受捐基本原则

1.由正规出版社出版,适合幼儿园、小学、初中阶段学生阅读的书籍为主;

2.如有以捐现金形式,必须指定专门人员购买相关书籍;

3.为节约社会资源,鼓励孩子捐赠读过的书籍,培养城市孩子的“为他意识”;

4.谢绝宗教类图书;

邮寄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