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若甘霖,润物细无声。近年来,上饶市广丰区以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开展“文化下乡”多种活动,着力打通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切实满足百姓日益多元的文化服务需求,真正实现“文化为民、文化惠民、文化乐民”的目标。 “家门口”文化遍布城乡 “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不但让我重温了儿时观影的场景,还让孩子体验了一把露天电影的魅力。”洋口镇张女士介绍。4月19日晚,广丰区电影公司10余支放映队分别来到五都、横山、排山、洋口、泉波、吴村等地,开展以“迎接二十大,谱写新篇章”为主题的公益电影放映活动。 文化惠民,核心在“民”。近年来,广丰区在送文化活动过程中,积极开展重大导向性群众文化活动,充分考虑地域特色、群众感受,最大限度地让当地群众参与其中,着力打造百姓舞台,真正将文化送到基层一线、街头巷尾、田间地头。 “上山上到顶,下乡下到底。”为了给老百姓带去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一道道文化“大餐”,广大基层文化单位工作人员无论寒暑,始终奔走在基层一线,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区23乡镇(街道)。 区文化馆辅导了30余支业余文艺团体,指导编排节目40余个,这些民间文艺团体常年活跃于乡村,为农民朋友带去丰富的文化节目……一支支文艺队伍深入基层一线、一场场巡回演出走进百姓生活,奏响了广丰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最美音符。 “主旋律”文化精彩纷呈 文化气息浸润全区,催生了一大批弘扬主旋律的文艺精品。近年来,区文化馆创作文艺作品超过余件,涵盖歌曲、舞蹈、小品、快板、三句半、戏剧、书法、美术等各种题材。 重点打造了大型舞台剧《永远的丰碑》,以铜钹山“红军岩”真实故事为素材,剧情跌宕起伏、感人至深,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红色教育剧目,已被列为全市干部培训教材。由区文化馆组织创作的歌曲《又见红军岩》荣获江西省第四届“赣鄱群星奖”,并在央视、人民网等国家级各大媒体播出;曲艺《二十一勇士》荣获江西省第四届“赣鄱群星奖”二等奖;广场舞《又见红军岩》荣获“永远跟党走”江西省庆祝建党周年广场舞展演活动二等奖。精心编排的“唱支山歌给党听”、“新冠疫苗接种宣传”、“扫黄打非”等主题文艺节目,在全区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巡回演出。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主题,进一步激发全区人民爱国爱党的热情,讴歌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广泛号召文艺工作者积极创作红色文艺精品,以文艺精品讲好广丰革命故事创作,组织全区12支舞蹈团队举行“永远跟党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广丰区广场舞展演。 疫情之下,广丰区坚持疫情防控不放松、文化惠民不打烊,除了在假日期间免费开放服务之外,将春节活动移至线上,精心策划了“青少年三独比赛”、“幸福中国年手机摄影比赛”、“全家总动员才艺大比拼”等群众喜闻乐见、参与度高的新春线上系列文化活动。 “多元性”文化打造品牌 为满足广大群众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追求,广丰充分利用自身独特文化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本地非物质文化、非遗文化等特色文化元素,不断丰富文化多样性,持续擦亮文化品牌,着力提升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让文化惠民工程真正成为群众满意的“暖心工程”。 广丰人自主设计、创作的木雕作品获得多个全国“百花奖”,摘得中国根艺石艺博览会特级精品奖等多项最高奖项;广丰柚子浮捏技艺传承人祝国根,其精湛技艺和作品被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江西日报、江西电视台等媒体争相报道。在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年度“江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中,广丰区入选书法之乡;在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的江西省非遗传承小镇(建设)名单中,洋口镇成功入选江西省非遗小镇…… 棕编艺术流传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俞双花是我区一名棕艺非遗文化传承人,由她创作的花与动物作品栩栩如生,特别多编作品,更是独树一帜。木雕艺术、柚子浮涅艺术、棕编艺术、书法之乡、非遗小镇等标签,正是近年来广丰积极向外推荐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努力展示广丰厚重文化底蕴和形象的最好诠释,更是广丰民间文化艺术繁荣发展的真实写照!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广丰区将继续立足百姓需求,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全面夯实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努力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满足市民群众对优质文化服务的需求,点亮广大群众的幸福新生活。(曾萍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