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9/1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505/4618893.html

刘树林应邀在江西中烟广丰卷烟厂开展《散文的欣赏与创作》讲座

年9月28日,光阴会成员、广丰一中刘树林老师应邀在江西中烟广丰卷烟厂开展《散文的欣赏与创作》讲座,刘老师饱读诗书,写作勤奋,对文学创作颇有心得,江西中烟广丰卷烟厂的文学爱好者和部分光阴文化促进会成员聆听了本次讲座,特刊发讲座文稿,以飨文友。

《散文的欣赏与创作》讲座

刘树林主讲

散文的含义很广泛,就历代散文作家对散文的认识来说,也难下确切而统一的定义,但在这里,我不妨给它范围一下:散文是个体生活经验的细节个性化情感和思想的诚实表达。

个体生活经验是散文的根本,细节描写是散文的质地,细节描写的个性化是最能显示散文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一个最明显的特点,而散文感情思想的表达,必须是诚实的。

中国自古及今,几乎无论哪个时代,都称得上是个散文“超级大国”,好的散文多,会写散文的人更多。但同时留给我们一个难题:人的一生当中能写出几篇甚至仅一篇文质皆美的散文的,比例还是很小。许多散文作者奋其一生,能留得下来的散文,除几个散文名家外还是篇数有限。想要写好散文固然与作者的天份、爱好、习惯、胸襟、眼界等有关,但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因为还必须大量阅读并勤奋写作,这才是真正能打开散文王国大门的两把金钥匙。

一、散文欣赏

1、经典阅读常态化,艺术品味个性化

从先秦的诸子散文,到包括《史记》《子虚赋》《文心雕龙》在内的汉文及唐诗、宋文、四大古典小说等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都要有所涉略,有的要精读。

经典阅读是我们欣赏古代散文的一个聚光点。

经典散文的用词、句法和艺术感染力富有时代特色,它承载了一个农业古国文明的口语和书面表达方式,自《尚书》《左传》《老子》《论语》开始,古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语言表达形成了,并一直影响到今天。

缺少精深的古典阅读,散文欣赏是难通达的。

a、学会涵泳和回味

古典阅读不可过场,不可急于理解,咬文嚼字去读,读懂,如《尚书·尧典》的最后一段:

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岳曰:“明明扬侧陋。”师赐帝曰:“有鳏在下,曰虞舜。”帝曰:“俞?予闻,如何?”岳曰:“瞽子、父顽、母嚣、象傲;克谐以孝,蒸蒸治,不格奸。”帝曰:“我其试哉!女于时,观厥刑于二女。”厘降二女于妫讷,嫔于虞。帝曰:“钦哉!”

b、自己喜欢的篇段要反复读甚至背诵,形成语感,产生新的阅读意境

“温故而知新”对古代读书人的最一般性要求,对现代人更有困难,这就让人须暂时撇开快餐式阅读,进入潜阅读,深度阅读。没有深度阅读,就没有博临载籍的承受能力。

c、融会经典所表达的感情思想,构建自己个性化的鉴赏尺度

古典文学语言大多文白分离,感情思想的表达含蓄、深隧,散文语言更是高度浓缩,不易体会。如《礼记·文王世子》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保也者,慎其身以辅翼之,而归诸道者也。

这两句话中的“师”“保”,分别是太师和太保,都是文王世子的老师,是中国较早对于教师的职责、作用的具体表述,情感笃厚,思想精粹——以身作则,育德为上。

散文个性化欣赏尺度的构建,既有赖于前阅读经验,熟悉诸种古典散文特点,结合自己的个性思考,并经过长久的古典文学熏陶才能够形成。

2、散文阅读经验和自己生活经验的等差关系——散文气质

作者贯注于散文写作中的精、气、神,会影响读者欣赏散文时所漫溢出其灵魂中的特有气质。

酒精养人,也伤人。我们出发时还是个郎当少年,归来时已是迟暮老人。在东莞,酒精呈现给我们的,是另一种精神食粮。它是液体中的最高帝王,它聚合了光,也聚合了哀乐。让我们忍不住伸出双手,捧住酒杯,久久不放。它使人幸福,也使人疼痛。在它温润的身体里,我们获得了一种暂时的欢悦与满足。

——祝成明《酒精中的东莞》

祝成明对酒的认识,与他长期漂泊和孤独有关,也是他个性中的豪气的自然流露,这两方面的结合,就是祝成明散文的气质。

a、通过散文阅读,得到精神陶冶,它会于无形中影响我们的生活趣味和生活习惯

b、散文的理性、激情和作者独特的生命经验,通过潜移默化,能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增强我们对语言文字的审美能力

散文的理性和激情是交互的;

个体的生命经验是散文写作的草稿和范本;

散文带着作者的呼息和体温,痛苦和欢乐,而痛苦往往多于欢乐,这是散文或者说是一切文体写作的事实;

语言是符号,由于贯注了作者的思想和气质,使散文语言成了作者另一种在场性的生命,一种漫游时空的孤独者的行程;

黑格尔说:“美是理念的感性反映。”理念探寻事物的实在,感性让个体生命在对万物的观察和理解中有了对象化的比照,这就是“移情”,就是如海德格尔所说的“情奇”。散文的美,就是作者的笔下的不自欺。

c、养成对散文理解欣赏的敏锐性

散文三个特点:形象、个性和想象,但对于中国古代的诸子散文来说,更有道统和教化;

另有评论家总结了散文写作必须要具备的四种特技:结构、逻辑、主题和格调。我很欣赏散文的格调,作者高贵的人格必能写出高贵的散文。

我个人认为欣赏散文时要拿出自己的利器:悲悯、虔和仰望,它是对敏锐性的闪电解释。

3、散文的历史线性发展和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散文各有其特点

(1)时代决定散文能写什么和写不出什么,包括所用的语言和相应的时代思想感情的表达

(2)不同地域,包括国度之间的散文产生的背景和表述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读陶渊明、卢梭、梭罗这三个人的散文,能读出思维方式、结构、表达的不同,但“加归自然,止于至善”的思想感情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异。

4、由于欣赏角度、个性和局限性的差异,使我们对某些散文的评价是见仁见智,而散文的美和诚,是欣赏和评价散文的立足点

5、散文的跨文体阅读的日常性,必然给散文欣赏带来更丰富且深远的前景

①处处阅读有散文

②阅读中可见散文的随意性和特殊性

③新散文的一些特点语言怪异结构芜杂很强的寓意多主题或无主题总之,看似写法平常的散文却会出现令人意想不到的写法,它给读者对散文的欣赏不断提高要求。这也正说明,散文的创作实践,其难度真正加大了。

二、散文创作

1、个人生活经验生发的诚实的文字

a、散文与其他文体的明显区别

散文比诗歌平实,比小说真实,比戏剧老实;

散文永远属于作者个人,并立足于它的当下;

散文语言不能跳跃过速,得一句跟着一句写,坐下来,慢慢写,无须急于完成,气脉保持顺畅,人就不会累;

b、散文中的“我”,尽管可用其他人称,但作者的视觉和独立的思想仍是决定性的

“我思故我在”这句笛卡尔的哲学名言,在散文写作中很有用,就是当“我”虚出了所写事实的在场,但“我”的灵魂及其透视性的触角还在,大多传纪性散文如《史记》就是这样写的。

残留的西瓜的汁液,正从刀尖一滴一滴缓慢地滴到地上,它们是淡红色的,跟人体的血液极其相似。刀是月牙形的,刃口比刀背长出约一倍,在强光下反射出刺目的光。

——张锐锋《利刃的语言》

这段写卖瓜人的切瓜刀,虽没有出现“我”,但读来分明可感觉到“我”的眼神、呼吸和心跳,也写出了一个卖瓜人的生活场景,刀的语义空间,在文字里初打开,也产生我们观察世界视觉的变化。

c、表述的内容不一定是真的,但必须是真诚的

郑宜虎写他的信佛的老母亲,说老母亲是“资深美女”,引得老母亲“哈哈”大笑。母子情深,更真诚。

d、还一定要有区别于他人散文的个性和气质

2、为你所熟悉并深深地爱着的,才是你散文中唯一可能写好的东西

瓦屋顶与瓦屋顶,交错相连,便有了小巷。小巷与小巷相接,便有了村庄。人在瓦屋顶下,吃饭,睡觉,生儿育女。人走出瓦屋顶,走向田畴,走向山梁,种菜插秧砍柴伐木,去河滩捕鱼,去深山烧炭。

——傅菲《瓦屋顶下》

傅菲写饶北河北岸的家乡枫林,难得倾泻而下,而是回环曲折,雾里藏花,面目虽有模糊,但有一种发自内在的生命力顽强生长着。而本段偏写得顺直不绕弯子,从瓦屋的形状和走势人与瓦屋的相依为命再到自此出发的生存现状,因为他对瓦屋太熟悉并充满依恋的缘故。

①稍有虚假,散文的内质便受耗损,散文的美感就难以纯明

②散文必须虚构的地方可虚构,但虚构的内容得依据事实之间的关系而定,且它们一般成不了散文的主要内容

③散文的爱首先是情感深刻的内化,这种爱有时显得很复杂

④过于个人情绪化散文写作有明显的不当

3、散文的激情、内敛和个性

(1)既张扬得起还要藏得住,绝非喜形于色一泻千里的夸夸其谈

贴着玻璃窗向外探,天色微曦,路灯未隐,远远的一两个身影在移动。我打开了门,裹紧了棉袄。

楼底,低垂的路灯苍白无力,平日抄近道的小弄昏暗幽深。我硬着头皮往里走。待到深入处,两旁紧闭的门缝射出了一线线光,伴随着哗哗的用水声响,我像黑暗中遇见同行人般松了口气。

——沐沐《候鸟的忧伤》

这两段文字幽深、冷清,作者沐沐个人现场性的视、思、行、听写得入木三分,却不事张扬,读后也让人“松了口气”。

(2)个性风格源于个人的先天才华结合后天的修炼,须慎之又慎

4、人品即文品

时大雪飘飞,天寒地冻,三篇赋都是躲在被窝里写成的,每赋成稿,就兴冲冲地连夜踏雪跑到到辉生家去。这时他生意还没有忙完,先给我泡一杯热茶,让我坐在电热炉边,自己呵着冻得青紫的双手,说:“你坐下喝茶,我很快就要空闲下来了。”我也冻得全身发颤,双手捂住杯子大口大口喝着热茶,一边看辉生和他的妻子给顾客介绍床上用品、包装货品。他把生意打理得差不多,便坐在我身边,两手相互搓了搓,边读稿子边修改。这样我们缩着脖颈,呵着双手,抖着两脚,反反复复,斟酌推敲,改到深夜,方才定稿,这时,街上除了惨白的厚厚的积雪在反射着中天明月,几乎不见行人。

辉生之所以这么喜欢喝茶,他告诉过我个中原因:“茶乃天地灵物,草木精华。喝茶可健胃消食,提神醒脑,开毛孔,解腥秽,除烦闷,舒筋骨,定神志,益情思,享清闲,生雅意,近自然,亲山水,悦亲友,得禅趣,悟世道,增机辨,美容颜。茶之为用,其功大矣,我的好诗美文,都是茶泡出来,烟薰出来的。最近写诗,除了喝茶,每天要抽近两包烟,身体都要薰坏了。人家说‘李白斗酒诗百篇’,我喝了酒,只会迷糊沉醉,哪里还写得出什么诗来,还以喝茶为佳。”他说得颇为有理,但以我喝茶的经验和对喝茶的理解,以上几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喝茶让我过上了一种我以前一向不习惯过的慢生活。

在初认识辉生的那时,我已把自己搞得昏头转向,孤冷寂闷,但辉生通过他的生活方式把我慢慢拉进了茶的清醇柔润的韵味中,让我不知不觉地体味着生存的恬静和灵魂的闲雅。我们不是“八十犹行脚”的赵州禅师,人一问禅他就说“喝茶去”,我们仅是凡俗得连自己的五脏六腑都想要逃出自己身体的人,因为我们难以承受烟酒、雾霾、有毒食品、不洁水质一次次无情的侵害,更让虚伪的文字搞得神经错乱,基因中毒。所以我们喝茶,是为了排毒,为了超俗,为了净化出一片已被现代文明和贪婪人性严重污染了的精神空间,让自己多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气,稀释一下无由的世虑,平平淡淡过一生。

——刘树林《茶里光阴》

①众文体中,唯独散文写作对作者有更严格的人品诉求

②高贵的人他散文的品位不会低到哪里去

③坚守的是一生的孤独、寂寞甚至贫困

5、当代散文写作的趋向和特点

(1)文本性和自由性

(2)叙述复杂、描写精细、语言陌生化、故事情节曲折化、字数渐增多、写作更显耐力的趋向

坟茔,在我的心里,是堆积的块垒。整个后山,弥漫一种阴森的邪气。它是由墨绿的色彩带来的——茂盛的狗尾巴草,苍天高耸的松树。墨绿是一团一团的,胶状,起风的时候,湍急的水浪一样汹涌,嗡嗡嗡的声音储藏在山坞里,像把大海挤压在水缸。它还是高高在上的——从后山,可以俯瞰整个村庄。屋舍平摊在饶北河边,像一堆堆干糙的牛屎。西坞没有坟堆,但比东坞更要令人毛骨耸然——夭折的或短寿的人,用粪箕或楼板抬到西坞,找一棵油茶树,连夜埋了,做了泥土的肥料。

——傅菲《后山人家》

(3)地域性、文化性、心灵性的散文集逐年增多

6、写万卷书,行万里路,创造多种文本的散文写作

①长期居于一地的写作与行万里路的鲜明对比

②文本写作要求作者在新发现的同时必须有全新思考

③阅读经验和想像不能替代亲身经历,并且散文写作更依赖作者广阔的自由

④多种在场性的体验有使散文创作产生奇迹的可能

⑤轻松的散文写作就是当你在人世的漫游中获得休闲、自在

⑥较接近专业的写作状态:

应时改变表达方式;

个性化散文风格的梯次形成;

每天或每周要达到的创作数量;

应景之作尽量减少;

阶段性的自我总结和提升的目标;

平和、庄重且喜悦的写作心度。

总结:散文创作最重要的是勤练敢写,最不重要的是讲究技巧。北宋哲学家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先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若用于创文创作,同样适合,因为散文创作对于我们这些爱写散文的人来说,也是某种必须担当的神圣使命。

讲得不到位之处,望亲们于课后当面商讨并指正。

谢谢大家!

千百味杯

“吾师·吾校·吾家”教育主题征文大赛

独家冠名

协办单位

协办单位

协办单位

知识改变命运

教育丰盈人生

挖掘教育感人动情事

引导社会重教尚学风

盛丰元杯“比比谁的家乡美”

广丰美图征集大赛进行中

投稿邮箱:gywhcjh

.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