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正文 汪希岳,男,中共党员,年3月生,大专文化,汉族,双下肢残废,江西省广丰人。现任海盐县广丰民工子弟学校校长。 汪希岳出生在广丰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少时放过牛、种过地、养过鸭。年中专毕业后,汪希岳分配在江西省广丰洋口镇人民政府工作成了国家干部。由于其思想进步,工作突出,在基层加入党组织。年3月患病期间,他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干部带头下海经商创业”,成了当时广丰下海经商创业的国家干部“第一人”。32岁的汪希岳毅然带着几十位同乡民工闯荡长沙、上海等地,办起了拆房公司。 随着公司的发展,事业的成功,有一件事令带着拆房队伍辗转大江南北的汪希岳常常揪心不已。他曾目睹上海普陀区长征镇竟有千余民工子弟无学可上而四处游荡,有的甚至在垃圾堆上结队打架,其中年龄最大的超过了12岁。 当时,汪希岳细心地调查了一下,发现在龙华地区竟有60多个小孩没上学。"他们交不起高昂的赞助费,回老家又失去了父母的照料",汪希岳陷入了深思,"自己能不能为这些无学可上的可怜孩子们推开求学的大门?"年正月初九,刚过完年的汪希岳便匆匆从老家赶回上海,在徐汇区龙华镇租下一套平方米的房子,用作学校教室。 场地有了,课桌椅上哪里去找呢?汪希岳打听了一下,当时市场上一套全新课桌椅要元,显然自己没有能力承担这笔费用。于是,汪希岳走出了一步现在看来还颇为冒险的棋。汪希岳先打电话向问了一个教育局的电话,花了3角钱。接着,拨打了教育局的电话,简要地讲述了自己想要开办一所民工子弟小学的愿望,并询问教育局有没有多余的课桌。 对方让他找一位姓曹的科长,并给了他另一个电话。这个电话没有超过3分钟,电话费是3角钱。接着,又花了3角钱打电话给曹科长。曹科长一听他的话,便很爽快地表示:“现在刚好有一批旧课桌放在我这里没办法处理掉,你要的话明天过来运走好了,不收你的钱!” 3个电话,9角钱,便搞到了一批旧课桌。大喜过望的汪希岳第二天便租了一辆东风大卡车,和一帮民工兄弟跑到教育局拉回了50多套旧课桌椅。从此,汪希岳踏上了传奇的办学路。 年3月,位于上海徐汇区龙华镇的第一所广丰民工子弟学校艰难地办起来了。报名第一天,才来了1个学生,第二天来了11个,第三天来了6个。汪希岳心想,这样不行,就打出了一个旗号:“来本校学习,可以试学1个月,如满意再交学费。”这一招果然奏效,学校开学第一学期便有了名学生,第二个学期就增加到人,第四学期就变成了多人。一时间,广丰民工子弟学校便在上海的成千上万民工中传开了。 办学之初的汪希岳缺场地、缺资金、缺师资。为了筹集资金,他从自己的拆迁公司调拨,不够再向自己的兄弟、亲戚朋友借;为了找到合适的办学场地,他一步一步手推轮椅走遍徐汇区的每个角落。 在许多常人眼里轻松平常的事,对于一个身体高度残疾的人而言,付出的努力常人难以想象。最初,汪希岳一人拖着病腿兼任校长和教师的角色,当孩子越来越多时,他有点吃不消了。于是回到江西老家,请了一个退休在家的幼儿园老师来到上海教书。这是汪希岳聘请的第一个老师。 这以后,汪希岳为了帮学生请个好老师,不知跑了多少路。在上海龙华的民工子弟学校,有一位叫徐素珍的音乐老师,她退休前是黄浦区的特级教师,同时也是上海口琴协会的理事。经人介绍,汪希岳把徐老师“挖”到了自己的学校执教。不想,徐老师上了一学期的课,第二学期开学时,便跟汪希岳打了声招呼,说自己觉得在这里教书太辛苦,想回家享享清福,不干了。 这以后,汪希岳每隔几天便会打电话,或拖着病腿上门找徐老师聊天,恳请她回到学校。就这样10多次“磨”下来,最后徐老师不得不向汪希岳“投降”:“汪校长我服了你的耐性,好吧,我会一直教到我教不动为止。” 10年来,汪希岳采用联合办学的方法,和几个弟弟先后在上海松江、浙江海宁、海盐等地创办起了5所广丰民工子弟学校,解决了1.5万余名民工子弟就学难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年9月,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慈善总会主席郑苏薇女士在北京钓鱼台宾馆还亲自授予汪希岳“公益使者”称号。郑女士不仅自己借款10万元资助汪希岳办学,还动员日本朋友原田中直先生捐款20万元。 年4月,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在南昌宾馆亲切接切了汪希岳夫妇,对汪希岳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年4月,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理事长,中国残奥会执行主席汤小泉到浙江省海宁市亲切接见了汪希岳,对汪希岳的办学事迹给予了充分肯定。 年9月,汪希岳获得嘉兴市委宣传部颁发的“最感动您的民工”荣誉称号,并入选浙江省“最感动您的民工”候选人。来自各方的关怀和鼓励使汪希岳更加坚定了继续办学的信念。 年初,一个偶然的机会,汪希岳得知浙江省海盐县还没有一所民工子弟小学,便萌生了到海盐办学的念头。汪希岳要来海盐创办首家民工子弟学校的消息一传开,海盐县委、县政府及社会各界立刻纷纷伸出热情的援助之手。 多平方米的校舍以最快的速度腾了出来,租金还不到市价的一半;海盐向阳、天宁、实验、泰山等小学迅速无偿送来了数百套课桌椅;县慈善总会送来了价值上万元的复印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县云龙公交公司马上低价提供两辆大巴接送民工子弟上学放学;县电信、卫生、公安等部门实施“绿色通道”马上跟上配套服务…… 汪希岳动情地说:“我办学走了不少地方,海盐人的热情真令我感动。”年9月,海盐首家民工子弟学校--广丰民工子弟学校开学,多名民工子女背起新书包高高兴兴地跨进了校门。到现在,学生已增加到了多名。 为了吸引良好的师资,汪希岳想方设法提高教师待遇,如提供免费午餐,还每月发放住房补贴。同时还与本地两所一流公办小学结对,提高本校师资和教学管理水平。 “有了海盐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我要在海盐办起浙江最好的民工子弟学校。”汪希岳兴奋地在桌面上展开了一份海盐新广丰民工子弟学校的蓝图。年初,海盐县以最快的速度批给学校30亩地建新校舍,规划可容纳24个班多名学生,现在汪希岳正在为筹集近万元的建校资金而奔波。 汪希岳不是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但他是一个勤勉好学的人。通过刻苦学习,汪希岳已经对教育教学有了深刻的理解。他深深地知道,教育是一门“爱”的学问,只有播撒爱的阳光,小树苗才能茁壮成长。因此,汪希岳要求所有教师绝对不准打骂、体罚学生。他自己也经常找一些犯了错误的学生,和颜悦色地开展谈心活动。 经过他的教育,不少入校时还打赤膊、穿拖鞋、蓬头垢面、随地大小便的学生,不久之后就都变得衣着整洁、彬彬有礼了。许多民工家长说:“汪校长真是办了件大好事,孩子能安心读书,得到正常的教育,我们在外也能安心打工了。”非但如此,对一些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孩子,汪希岳还想方设法减免他们的学杂费。 年,汪希岳在他办学所在的上海徐汇区发现一名衣着破烂的小孩,整天四处晃荡。经了解,这名孩子名叫杨杰,山东临沂人,父亡,母改嫁,与捡破烂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于是,汪希岳将小杨杰收进自己的学校,学杂费、伙食费全免,从学前班到初中毕业,总数近2万元。迄今为止,汪希岳共为多名民工子女减免各种费用达20多万元。 汪希岳的办学事迹,引起了《人民日报》、《香港文汇报》、中央电视台、日本NHK电视台等国内外上百家新闻媒体的广泛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北京治疗白癜风一共需要多少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