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广丰旅游」一起畅游广丰 听说,你回到了家乡 昨晚读了一篇文章。 忍不住分享给大家, 写给爱家、想家的你们。 杨光武的《广丰民俗“杀年猪”》。 随着日历本的一页页撕去变瘦。又快到年终岁尾。身在异乡,更加想念家乡。 春节一天天临近,又勾起了我对儿时过年的记忆。 致 想家的你 12 Jan. 年初 岁末 广丰民俗 “过年请太公” 过了冬至,年就近了,近了……岁月匆匆,不知不觉中,又是一年。飞逝的光阴,在每日的忙碌工作中从指尖间悄悄溜走。 回想起小时候过年,那浓浓的年味,让人至今难忘。 一到腊月,家里就开始为过年忙活起来。过了腊月十五以后,挑个大晴天,妈妈就会把桌子、凳子、椅子和碗橱、锅、盆、桶等都搬到小溪里清洗。爸爸用一把长竹竿做成的扫帚,把屋里屋外、床顶门角的蜘蛛网扫干净。屋里屋外忙完后,妈妈把床上换好新被单。年货早早备好,蒸好糖糕。家里的“过年”味儿就来了。 到了年三十的除夕日就更忙了,要准备年夜饭。吃年夜饭之前,广丰老家有个传统的过年祭祖活动一一请太公。祭祀先祖,是春节期间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每当除夕到来时,家家户户都要在安有“香火牌位”的厅堂里的桌子上摆好香炉、供品。并以年糕、鸡、鸭、鹅、鱼等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酒杯里斟三次酒,点燃蜡烛,洗净手上香,行施鞠躬敬拜礼,嘴里虔诚地念涌“太公、太婆……今天过年,我们做好饭菜,恭请用餐……”。 厅堂内要保持庄严安静,不得喧哗嬉笑,小孩子不能去触碰桌和凳,怕惊扰先人用餐。待香燃落下去以后,再烧花边、纸钱。俗称“送钱粮”给祖宗买田地种,买屋住。花边、纸钱烧完后,由家长领家人一起拜“太公……”寄托思念和请求祖宗保佑给家里人带来幸福和安康。礼毕,放鞭炮欢送祖先。“请太公”这种祭祖仪式结束。做完这些,把所有的年菜重新加热,家人才能享用这个节日的美味佳肴。 祭祖拜“太公”并不是因为鬼和神真正存在,是因为后辈出于孝敬祖先的感情,表现了对祖先的敬重和怀念。祭祀祖先,追忆先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除夕祭祖,是中国人流传至今的传统风俗之一。在每年的清明、端午等家庭祭祖活动相比,春节祭祖最为隆重和恭敬的。先人是家族血脉的传承者和开拓者,他们赋予了后辈的生命,确定了后辈的血统。中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先人。 广丰侬的“过年拜太公”,其实就是给列祖列宗、诸神拜年。是源于“百善孝为先”和“慎终追远”的传统观念,在辞旧迎新之际对祖宗先辈们表示孝敬之意和怀念之情。另一个方面是民间的观念认为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一样是应该认真顶礼膜拜的,内心觉得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时时刻刻在关心和注视着后代的子孙们。在尘世的后辈通过祭祖来祈求和报答祖先的庇护和保佑家人的幸福和安康! 其实,家庭祭祖活动,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广丰侬过年吃年夜饭之前的“请太公”祭祖习俗,代代相传,一直绵延至今。饮水思源,因孝敬而祭祖。常念父母,不忘先祖。 在农村,到了腊月后,忙碌了一整年的庄稼人,总算闲下来了。庄稼早已收割完毕。谷进仓,草堆满猪牛栏里,柴火充足。这时候每家每户都开始筹备过年了。其中最热闹、最有年味、最大的喜事可能要算杀年猪,吃杀猪酒了。 铜钹山小丰村·杀猪饭情景 杀年猪时,一般都要提前跟杀猪侬(屠户)约好日子,爸妈会张罗找人,谁来帮忙烧饭,叫谁来吃杀猪酒。名字人数要列一张单子,亲朋好友提前通知。 杀年猪前一天,会很忙,要准备好烧水的干柴、大木桶、大锅和桌椅,预计划好有几桌客人吃饭的碗、筷子。省得到用时,有这个没那个。 第二天,杀猪侬(屠户)来到家里,杀年猪时左邻右舍会主动来帮忙,邻里相帮基本上是农村的一种传统。隔壁的婶婶、大娘主动到厨房帮着烧火、洗菜、切菜。叔叔、大伯们和杀猪侬(屠户)把猪从猪栏里赶出来,让猪活动活动几圈后,捆绑好,过秤。然后,有人拉住猪尾巴,有人扯住猪脚。把猪抬到专门的木制杀猪凳上进行屠宰。 铜钹山小丰村·杀猪饭现场 杀年猪时,猪那凄厉、撕心裂肺般的嚎叫挣扎着的样子,很吓人的。长长的“吱哧一一吱一一”的声音,一声又一声灌进你耳朵,刺激着你的神经。小孩子一般会躲得远远的。我那时胆子大,就看着大人们按住猪的前后蹄子。母亲会准备好一个大盆子放点盐,放在杀猪凳的旁边。杀猪侬(屠户)下刀子又快又狠准。等猪的血放干后,大人们就把年猪抬进一个大木桶,倒上滚烫的开水,进行褪猪毛。只见杀猪侬(屠户)拿着一把锋快的刨刀在热乎乎的猪身上快速地刨着,一边刨一边浇开水,被开水烫得软软的猪毛随着“嚯嚯”的刨刀声,大片大片的脱落。露出白花花的猪皮。猪毛刮干净后,抬回杀猪凳上,用清水冲洗干净,杀猪侬(屠户)改用一把锋利的小刀,从上到下破开猪肚皮取出猪内脏。帮忙的隔壁婶婶麻利地用一根筷子在猪肠上翻弄着,撒上一些盐拿到小溪里搓洗着。 铜钹山小丰村·杀猪饭现场 待杀猪侬(屠户)清理好整猪后,母亲点燃三支香拜完天、地、佛。插入年猪嘴上,用黄裱纸洒上几滴猪血粘贴在猪栏杆上。说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来年的猪养得更好更肥膘些。 忙完杀年猪,我爸把那张列着名字的叫客单给我,我和哥哥高高兴兴地东家进西家出的去邀请邻里来吃一年一度的杀年猪酒盛宴。杀年猪,请吃杀猪酒是由来已久的习俗。 客人到齐了,屋里笑声一浪掀过一浪。好几桌丰盛的热气腾腾的色香味俱全的杀猪酒宴开席了!猪肝细肠汤、冬笋炒肉片、排骨、炖猪蹄…… 父亲不停地给客人们敬酒。酒至半酣时,客人们开始划拳行令,席间觥筹交错时,个个脸上洋溢着欢乐。品着美味佳肴,喝着醇香米酒,聊着往年旧事,有些平时闹了点口角纠纷的人,一杯酒下去,前嫌尽释,重归于好,变得更加和睦,大家欢聚一堂热闹又喜庆。 在农村,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猪,平时是不杀的;肉,平时是难得吃的。每家每户一般是养一、二头猪。猪要养一年到过年时杀年猪。如果猪大肉多,就卖掉一点补贴家用。余下的猪肉找个大缸用盐腌起晒咸肉,猪肠、猪耳朵留在请客时当下酒菜,猪头则留到年三十拜“社公老佛”用的。 杀年猪,吃杀猪酒的习俗,曾是农村一种特色活动,也是一种庆年的民俗,有着浓浓的乡情,暖暖的人情。对小孩子来说,有惊恐又有趣,又解馋。不知让多少人留下了印记。时至今日,仍记忆犹新呀。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水平的提高。吃杀猪酒早已成为一种记忆,一种对过去的岁月的回味。 现在物质丰富,好吃的东西太多太多了,牛肉猪肉羊肉经常有得吃。感觉猪肉的味道远不如儿时那么香浓了。儿时吃杀猪酒的情形却常常摇曳在梦里,那猪肝细肠汤的味道也时常萦绕在舌根,挥之不去。如今人们生活好起来了,一年四季有猪肉吃了,不稀罕了。 但想起儿时过年,兄弟姐妹几个围在厨房那个咕噜噜地冒着热气炖着肉的大铁锅边啃着香香的、油油的猪骨头,用手撕着热乎乎的猪肉,吃得嘴角流油的心满意足。那是一辈子都忘不了的浓浓年味和亲情的其乐融融,有着难以言喻的幸福。 杀年猪,吃杀猪酒。对于现在的后生(年轻人)来说,或许很陌生。而对于曾经历过的人,以前那些年味就像天边的彩云,随风飘去,留下的那些简简单单的快乐与幸福是无限的怀想。 场面相当火爆 回忆那么少, 记忆却这么牢! 我们或许都是这么一个念家的人, 人生路途漫长、遥远, 会遇到很多的人,看到很多的风景, 但是不会再遇到第二个他们…第二个家! 来源:铜钹山微讯审稿:王越跃编辑:广旅君广迎天下客 丰景醉人心 广丰旅发委官方ID 长按北京白癜风需要多少钱偏方治疗白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