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0/2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白癜风治疗的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910787.html

“我已经老了,但马家柚不会”

18文5/周潇珑

编辑/柠檬

审核校对/唐思婷

全文约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本文系《新闻写作》期末考试优秀作品首发于新传后生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十年种植,经验满满“我是第一批开始种植马家柚的,在年推进马家柚产业化种植文件下达前,我还专门去华中农业大学学习过种植技术。”这是周祖国在12月24日接受采访时经常提起的一句话。▲马家柚,原产于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大南镇马家村,中国主要的八大柚类之一。每当进入大南镇地界后,就能在路边看到一个醒目的马家柚雕塑。马家柚是这里的特产。(周潇珑/图)周祖国和马家柚的结缘要追溯到11年前。年全球金融危机,周祖国所在的深圳电子厂破产转让,在厂里做仓库管理员的他在得知家乡正在推进马家柚种植后,立马举家回到了大南镇。年,周祖国花了5万块在大南镇的一处荒山上买下了30亩土地,和人合伙开办“祖强合作社”,开始了他种植马家柚的生活。现在,作为种植大户周祖国,拥有基地面积多亩(其中30亩为周祖国买断土地,其余为租用土地),年产量达20万斤。在近10年的种植时间里,周祖国已经逐渐摸索出了一定的种植经验和采摘经验。

▲如今的周祖国,已然成为马家柚种植“专家”。“我可是第一批去华中农业大学学习技术的,当初一片叶子就上了两节课呢!"他说道。(周潇珑/图)

“要想种出果肉细嫩,水分充足口感好的马家柚,离不开三个前提条件。”据他介绍,马家柚必须种植在没有工厂、矿山等地理环境比较好的地方。马家柚的适应能力比较好,可以种植在沙壤土或黄土里面。朝向最好是西面和南面,这样既有充足的阳光照射,也能避免东北风的干扰。另外,种植的时候使用大豆饼、菜籽饼这些纯天然的有机肥会使得柚子的口感更好。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每年周祖国都会请一批临时工来基地帮忙施肥、洒农药、修剪枝叶、采摘柚子,67岁的他每天都坚持来基地指导。“已经习惯这种生活了,不来的话浑身都不舒服。”周祖国笑着说道。▲每年采摘完马家柚后,树根养分耗尽,树木处于花芽分化期,需要马上施肥,补充养分。图为马家柚树冬天用来抗冻保持水分的甘蔗渣。(图/周潇珑)马家柚的采摘同样是门学问,已有10年种植经验的周祖国对此了如指掌。据他介绍,每年10-11月份是马家柚的全面成熟期,这时候最适合采摘。如果想赶着上市卖个好价钱的话,十月中旬就可以采摘,这时候采摘的柚子可以存放6个月。但是只有八分熟,不好吃。而12月采摘的话,柚子又太熟了,最多只能存放3个月。十年的种植生活,不仅让周祖国积累了经验,也给他带来了收益,更重要的是一种从无到有的人生经历,从刚开始一无所知地去学习、摸索,到如今娴熟的掌握种植技术。周祖国的经历是很多大南镇农户发展的一个缩影。马家柚发展的这十年其实马家柚品种早在二十年前就已培育出来,但真正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发展是从年开始的。年9月6日,广丰县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大力推进马家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鼓励百姓种植马家柚。文件下发后,广丰县农业局成立果业管理办,专门负责果蔬等农产品的种植、生产、管理和技术指导,定期安排专家指导农户怎么施肥,怎么防治虫害。▲年中共广丰县委下发《关于大力推进马家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自此,马家柚开始形成产业化生产。(受访者供图)“刚开始种的时候,政府是有补贴的,我这个基地第一年补元/亩,第二年、第三年补元/亩。”周祖国说。为了更好推进马家柚产业化发展,年广丰县成立马家柚产业协会,负责整个广丰区马家柚基地的种植、管理和销售。周祖国是协会的会员兼理事。据他介绍,加入马家柚协会的一般都是有基地的种植大户,协会每年都有专家进行精密计算,在指定的时期通知各大种植基地给果子套上纸袋。套上纸袋的是一级果,都是个头大的,颜色好看的,是不愁销路的。被套上纸袋后的马家柚不再打农药,口感会更好。由于今年天气干旱,雨水少,马家柚普遍偏小,一级果的标准是2.5斤一个。和卖两三块一斤都卖不完的普通散户不同,马家柚协会会统一给会员们提供供货渠道,通知销售商直接来果园取货,价格能稳定在5元/斤左右。在大南镇,除了像周祖国这样加入协会的大型种植户,还有不少散户也在种植马家柚,刘文龙就是其中一员。不同于周祖国平坦的基地,刘文龙的马家柚种在一处较为陡峭的山坡上,十几亩的面积种了五六百棵树,年产量在1.5万斤左右,他的销售渠道更多来自家人、朋友的介绍。由于地理位置的缺陷,刘文龙每天都需要自己挑着肥料上山施肥。浇灌的水也要通过多米的管道从山下的河里抽上来。“确实是蛮辛苦的,不过这是自己的宅基地,不用花钱租,而且种在山上确实比地里好吃。"刘文龙说。如今,马家柚的种植已经实现大规模、产业化的发展模式。现在,整个大南镇共有20多个经营马家柚的农业合作社,亩以上的基地有17个。马家柚也由原来一斤20—30元的高档水果变成了一斤4—5元的亲民水果。现在已经没有补贴,政府也不再提倡农户们把柚子种在田地里面。农户们种植马家柚更多是自觉的、自发的行为。从开始时的几个人到如今家家户户种植,大南镇通过“基地+农户”双向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农业支柱型产业之路。“我已经老了,但马家柚不会,马家柚不像人一样有青春期、更年期、老年期,它只有长达30年的青春期,在这30年里都是它的丰产期。"周祖国这样形容马家柚。马家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年12月10日早上,一列冠名为“广丰马家柚"的高铁专列G由上海虹桥站开往长沙南站,这是上饶市、广丰区人民政府为提高广丰马家柚公共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又一举措。

▲年12月10日“广丰马家柚"高铁冠名品牌专列发布仪式在上海虹桥高铁站启动,当天乘坐该趟列车的每位乘客都免费品尝了马家柚。(图片来微博上饶同城会)在此前,江西某实业公司研发出上饶第一台自助售柚机,消费者通过手机扫一扫,就能自助购买马家柚。该公司下一步计划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投放自助售柚机。马家柚虽已走出广丰区、走出了江西省。但是,它要走的路还很长。首先,在马家柚的原产地大南镇,种植户大多数为当地村民,自产自销的传统模式使马家柚在品牌推广上仍存在着问题。每家每户种植方法的差异使马家柚没有形成统一的口味,质量参差不齐,品质上得不到保障。农村电商的短缺和物流运输的高成本同样制约着马家柚的品牌推广。“目前知道马家柚的主要还是省内和周围几个省份,销售更多还是靠熟人介绍,最重要的还是没有形成集约化生产,品牌效应不够明显,还没有走向全国,马家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周祖国说。

点评

这是一篇新闻特写,从人物的角度透视马家柚产业在过去十年走过的发展历程,报道点面结合,既有个人视角的具体事例,又有宏观层面的政策解读,同时还加入了一些补充材料、背景信息,应该说报道的信息量是比较充分的。需要思考的是,点面结合的写法应该考虑到素材的全面性、代表性,在报道中,仅仅只采访了一大一小两位马家柚种植户,而且以周祖国的创业经历为主,总体上呈现出一种不平衡的阅读感。同时,报道也模糊了人和事件的界限,既不像“华尔街日报式”以人物为线索的特写,也不像反映”工作“”风貌“的特写。报道中,三个部分的衔接稍显生硬,点、面之间的过渡不够自然,记者在采访信息的整理、构思以及报道的结构确立上还有提高的空间。

《新闻写作》任课教师/郑瀚迅

-TheEnd-推荐阅读点击关键词查看往期精彩[人物]程汉龙

康国卿

方侃源

贾力

金飞

李木生

戴子清

张嘉佳

申斗焕

姜新华

苏鹏[特稿]FIRST

弋阳腔

莉莉

羽绒厂

甲子缘

记者节

校门[评论]非血缘归化

小欢喜

国足

新年献词

“官威”

爱国

小电驴

“混大学”[特写]晒被难

志愿者

采风

校庆日

中秋

迎新

端午节

老学长

支教

扫描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