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5/3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点滴状白癜风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13542.html

重磅消息!

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正在公示

玉山有1个村落入选!

快来看看是不是你的家乡?

↓↓↓

玉山县(1个)

玉山县仙岩镇官溪社区

人文官溪千年商驿。

官溪,斜枕东南锁钥仙霞岭之西侧,毗邻佛道胜地灵山之东麓,瞩望世界遗产三清山,倚靠世界双遗武夷山。群山叠绵,溪水潺湲,钟灵毓秀,宁和安详。自古就有三省要冲,千年商驿之称,是世人眼中的桃花源。官溪,以深沉的积淀,典雅的文化,醇厚的民风,被评为江西省首批传统文化村落。官溪社区位于仙岩镇的东南部,系武夷脉,地貌由石灰岩、红壤、沙质土构成。

延伸阅读

怀念我长大的地方——官溪

杨柳东西岸,桃花里外村。

板桥春雨滑,林屋午鸡喧。

地僻无车马,风淳长子孙。

胜游吾已遍,此是武陵源。

这首《官溪春兴》道出了官溪的自然之秀和人文之美。

官溪,地处闽赣分岭武夷山之北麓,南通福建,斜枕东南锁钥仙霞岭之西侧,东接浙江。群山叠连,溪水潺潺,钟灵毓秀,宁和安详。自古就有三省要冲、千年商驿之称。

官溪,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的上饶市玉山县境内,与浙江省江山市、上饶市广丰区交界。

官溪虽然行政区划归属玉山,但官溪人说的是江山话。应该是玉山县唯一不说玉山话的地方。

我在官溪乡周家墩村枫树底那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生活了14年,从襁褓到少年。那里的山水、田野都留有我的足迹。我的父亲在我13岁那年化成了一抔土永远留在了那里。所以,我很怀念那个地方。

那里路随溪走,两边山高林密。每隔两里路左右就会有个路亭供行人歇脚。小时候的溪水清澈见底,我和小伙伴们经常在溪里捉鱼游泳。先人在溪中筑陂建碓,仅周家墩村,五里之内就有五道陂四座碓,利用水能,碾米榨油。每到冬天,榨油作坊忙碌得很,空气中弥漫着油饼的香味。油饼是个好东西,钓鱼打窝特别好,烧火做饭特别好,冬天取暖特别好。

官溪昔日繁华,声名远播

先是商贸业发达。官溪地处浙、闽、赣的古商道上,从浙江江山到福建浦城,无论是经江西广丰的排山、五都,还是经浙江江山的三十二都、凤林、峡口,都要经过官溪和廿八都,过仙霞关就到福建浦城。官溪是这条古商道上的重要节点。与江山廿八都一头一尾,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清末民初,这条商道上每天有上千人行走其间,抬轿的、推车的、挑担的、牵驴马的,来来往往,络绎不绝。人流带动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促进了沿途的经济繁荣,形成了以官溪为中心,包括八都、新塘边、峡口、排山的周边五个重要节点商贸集市。构成了彼此相距30里左右、半天行程的省际边贸经济圈。五大集市定期开市,五天一墟,从农历初一到三十。新塘边逢一逢六,官溪逢二逢七,排山逢三逢八,峡口逢四逢九,八都逢五逢十,互不重叠。在这五个集市,坐商开店、行商摆摊、百姓赶集,商贸繁荣,催生了服务业、手工业、运输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商机。当时官溪街有米行、豆行、油行、烟行、茶行、布行,还有药店、杂货店、银号和当铺,客栈旅社、茶馆饭店,比比皆是。

官溪灰山的优质石灰,作为当时生产、生活和建筑的重要物资,被运往周边各地。近至八都、新塘边、凤林、峡口,远至二十八都,甚至闽北山区,成为官溪输出的大宗商品,养活了一大批官溪人。现存大面积的灰山遗址,足以证明当年官溪灰业的繁荣。就运输业而言,官溪靠挑“浦城担”为业的青壮年农民就有千人之众。他们结伙成帮,凭一根扁担就可以为商行挑担运货为生。在老一辈官溪人的言谈记忆中,常常会谈起挑浦城担的经历和沿途所见所闻及发生的故事。

其次是出了不少名人。官溪人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崇尚读书,个性耿直,吃苦耐劳,出过众多政界名人、学界精英、科技名流。

官溪名人

胡梦锡,宋朝特科举人,官溪因之得名;

胡原,明朝洪武年间曾任江山训导,重视教育,开启官溪胡氏重学之宗风,官溪胡氏因此有“理学名宗”之誉;

胡刚,永乐年间举人,曾任重庆府教授、国子监博士,官溪胡氏宗谱最早编撰者;

胡濬,正统年间进士,曾任杭州知府,主持疏浚余杭临平段大运河,造福一方,临平百姓为之立祠,纪念其功绩;

胡汉,胡濬之弟,天顺年间进士,曾任三关兵备副使,著有《备兵八策》,对当时明朝边防政策有较大影响;

胡梦泰,明崇祯年间进士,明末清初,在广信府组织义军抗清,兵败,殉国;

胡发荣,诗人,官溪胡氏著名孝子;

胡金兰,国学生,精通医术,著名乡绅。曾主持光绪年间官溪内村宗祠的改建工程,热心地方公益;

胡良文,国学生,著名乡绅,儒商,乐善好施,是官溪远近闻名的善人;

胡泳高,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律系毕业,归国后任职司法部,民国早期法律研究者之一;

胡泳祖,乡绅,三十年代著名的实业家;胡麟阁,日本大森体育会学校本科毕业,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曾参与浙江光复运动,后参加北伐战争;

胡维垣,乡绅,废除科举后江山县最早新式学校官溪小学的创办者,对近现代官溪胡氏人才培养有重要影响;

胡之德,北京大学毕业,先后任教江山西河女校、南开学校、徐州师范学校,后任浙江省立第八中学校长等;

胡念纯,黄埔军校毕业,后赴日本留学,专修炮科。万家岭血战敢死营营长,浴血奋战,身负重伤。曾任江宁要塞司令,后赴台湾,上将军衔;

胡念恭,黄埔军校毕业,地下党员,参加远征军出征缅北。渡江战役时,组织炮台官兵起义。四九年后,参与重建汤山炮校,五五年授大校军衔,退休后任江苏黄埔同学会会长,继续投身祖国统一大业;

胡务熙,黄埔军校毕业,戴笠之亲外甥,曾任台北警察总署署长,少将军衔;

胡为柏,曾留学美国,著名选矿学专家。归国后任职清华大学,后参与组建中南矿冶学院(今中南大学),民盟湖南省主委,曾任湖南省副省长。其专著《浮选》,是选矿学的重要教材之一;

胡其安,曾留学英国,获国际法博士学位,与红色记者史沫特莱交往密切。归国后先后任职复旦大学、人民大学及外交部,七十年代末,担任中国住联合国公使等职。任中国国际政治学会副会长时,曾带领王沪宁、严家其等人赴美参加世界国际法年会;

胡守仁,胡之德之子,浙江大学毕业,先后任教哈军工、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北邮校长方滨兴的导师,中国计算机专业较早拓荒者之一;

胡仁宇,胡之德之子,清华大学毕业,核物理学家,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之一,曾入选中共十二大主席团成员;

胡其正,教授,航天专家,“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总指挥之一;

胡其同,著名教授;

胡其明,著名教授;

胡超苏,医院放疗科主任,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内著名的肿瘤治疗专家;

胡伟明,计算机专家,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胡央玉,清华大学毕业,博士;

胡雪梅,博士;

胡曙阳,博士,副教授;

周俊,浙江大学博士;

胡晓剑,博士;

胡以富,博士;

胡仁杰,博士后;

杨飞,清华大学博士;

姜伟,博士;

杨献文,博士;

胡水娟,博士;

毛章清,博士;

杨洪春,博士;

周文益,是我们那个村第一个博士,我等小时候耳朵听出茧的大不了几岁的学霸,美国留学后归国创业,创建西安华迅微电子有限公司,填补了中国在卫星导航芯片领域的空白。多次获中国航天部科技进步奖。年获得“美国特殊杰出人才”荣誉称号,获“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荣誉称号。

第三是以三大宗祠为代表的文化传承。官溪有胡、杨、周三大姓和几十个小姓居民。他们在官溪这块风水宝地的七山八垅、五坳六坞伐木建屋、挖塘蓄水、开荒种地。三大姓与小姓居民和睦相处、融为一体、繁衍生息,共同创造了官溪文明,形成了以浙江江山文化为基因,融入闽、浙、赣、皖元素的文化之乡。官溪曾有胡氏内村祠堂外村祠堂、杨氏桑园祠堂、周氏家墩祠堂。祠堂规制相似,其中以外村胡氏祠堂为最。三座祠堂前都有戏台,左右有厢房回廊。后有祭拜祖先、供奉灵位的大厅,中厅可容纳千人看戏。祠堂是乡民的重要活动场所,是唤起乡愁的地方,其教化功能无可替代,是族人共同的精神家园。我的小学校就在周氏祠堂边上,一下课小朋友就攀爬柱子、在梁上奔跑,动作娴熟,身形敏捷,一片欢声笑语。好象还没有人摔下去过。只可惜,没有保护好。胡氏外村祠堂被日寇烧毁,杨氏祠堂也在七十年代毁于火灾。唯有始建于明万历十二年(年),重建于清光绪十年(年)的内村祠堂保存完好。现在是省保文物,同当地尚存不多的古民居一起,都是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

官溪的经济

官溪资源贫乏、人多田少。官溪人心向内、眼向外,崇尚读书做官,谋求向外发展。经商发达起来的先辈,在外地置田产、办实业。解放前,官溪人在江山、衢州、金华、龙游及邻近的广丰都有大片的田产,在南坞、三十二都的插花田一直保留到人民公社以后。

官溪的经济结构具有自然形成的一村一业的区域经济特色。周家墩地处下游,以农产品加工为主。每年春夏,上下四座水碓,砻谷,碾米,磨面声音日夜不停。黄坳以种莲子为主,盛夏路过此地,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桑园以种桑养蚕为主。代代相传的“桑基塘”的种养模式很符合现在提倡的循环节能低碳生态理念,所以地名也叫桑园。平埂、后山、中店以种油茶、茶叶、生姜、红薯、辣椒等山地作物和养牛羊禽畜为主。外村则是全乡商品的集散地。就整个官溪而言,形成了种植、养殖、加工、销售功能齐全、对外相对独立的区域经济体系。官溪人依靠勤劳智慧,在人多田少的边远山区,创造出了浙西的望乡。我记得83?84年就有好多个万元户。

时代发展,导致经济结构调整。随着江山至浦城、广丰至浦城省际公路和浙赣铁路的开通,昔日以人力和水路为主的交通运输格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浙赣闽古商道上的运输大军像潮水般很快退去,古商道上的官溪集镇首当其冲,几乎成为两省三县之间边界孤岛。原先整日热闹的官溪墟很快冷清下来,失去了边界商贸重镇的地位。官溪经济衰退,又被脱浙入赣,又难与玉山融为一体。几十年来,官溪人以依依不舍的感情,以户籍上的玉山人和文化上的江山人的双重身份在全国各地打拼,好多官溪人的履历表籍贯栏上始终填着浙江江山,都认为自己是地道江山人。这种魂不附体、身形分离的状况,长期影响着官溪的发展。

对官溪影响最深、损失最严重的还是年的大闹钢铁运动。那年,官溪后山发现铁矿,这对全民炼铁,又缺矿石的领导者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好事。上饶地委成立玉(山)广(丰)上(饶)钢铁指挥部,调集三县民工,实行军事编制,浩浩荡荡,云集官溪,安营扎寨。炼铁大军逢田铺石开路、遇水砍树架桥,仅三天三夜就打通了从八都到官溪十几公里的战时钢铁运输线。解放军汽车运输团的解放牌汽车在沿途民工的簇拥下开进了官溪。官溪到处住满了民工,仅内村祠堂就住了多人。民工在官溪炸石开矿、砍树伐竹、挖窑焖铁,加上几万人的吃、住、烧、用,给官溪的生态环境带来前所未有的破坏。仅几个月的时间,官溪的山剃光了头、田堆满了石。往后的官溪,山穷水尽、溪水干涸、年年受旱。

江山话的“官”同“干”读音相近。官溪变成了干溪。“干溪”是全县最穷的地方。“吃粮靠回供、烧煤靠广丰、用钱靠外包工”就是官溪贫穷的写照。每年春夏闹粮荒,常有人到公社要求开“讨饭证”外出讨饭。凡调官溪任乡书记的都要请求县委给几十万斤回供粮指标才能赴任,否则难以从命。每当回供粮指标到户,从官溪经岗岭到八都的山路上,常可见几十人、上百人到八都粮库买粮的队伍,仿佛是先辈挑“浦城担”队伍的再现。

为了填饱肚子,官溪大种板栗,开荒造地种南瓜、红薯。但山穷水尽的“干溪”始终摆脱不了“有女莫嫁干溪胡,一顿红茄两顿pe”(江山话“红茄”即红薯、“pe”即南瓜)的困境。七十年代初,一些官溪人为了摆脱恶劣生存环境,举家外迁抚州金溪,现已在当地发展成为官溪人为主的移民村。直到年,官溪调整产业结构,改种棉花,以棉换粮,才解决了缺粮问题。后来,乡村两级抓住吃饱饭的有利时机,实行最严厉的措施,全面封山育林,生态逐渐得到恢复,使官溪重现生机。

区划调整的伤害

官溪遭遇了两次区划调整,第一次是年,被从浙江省江山县划入江西省玉山县(应该被划回江山);第二次是年,撤乡建镇,官溪由原来的乡降格成村。乡政府所在地的教育、卫生、邮电、银行、供销等公共服务机构及乡办企业也随之降格或撤并。这次撤并较以往任何一次并分对官溪人产生的心理冲击都大。从此,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独立的行政主体彻底解散了,不复存在了。

新时代谋求新发展

行政上的官溪改变了,但地理上的官溪没有变,心理上的官溪也没有变,文化上的官溪更没有变。

愿每一位官溪人,不论身在何处、不管做什么工作,都顺应时代潮流,奋力进取,做强做大,汇聚更多力量、积蓄更大实力,建设新官溪,早日回江山。

祝愿新时代的官溪越来越好!

德兴市(1个)

德兴市海口镇海口村

唐村宋城里坊制布局。

地理位置:海口村距市区35公里,东临新岗山镇、李宅乡,南依龙头山乡、花桥镇,西接泗洲镇,北与婺源太白镇隔河相望,皖、浙、赣三省交界处。因安徽乐安之水,江西李宅之水和浙江体泉之水在当地汇合聚流,号称“三川归一口”,故而得海口之名。海口镇交通较为便利。德九公路(省道线)横穿该镇杜村、海口江田三村。

广丰区(1个)

广丰区嵩峰乡十都村

边贸型明清古村落。

地理位置:十都村位于嵩峰乡东南方向,距离集镇1.8公里,距离广丰区26公里。东接里洋村、石岩村、南靠福建省、西接桐畈镇、泉波镇,北接杨柳村、柘阳村、十一都村。

行政管属:十都村属江西省广丰区嵩峰乡。

自然条件:十都村属中亚热带季风温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年平气温17.6。

横峰县(1个)

横峰县葛源镇枫林村

红色圣地秀美古村。

枫林村地处葛源镇西北面,依山傍水、山青水秀,辖区面积15.7平方公里,东邻黄溪,西接新篁,南毗清湖,北通弋阳。耕地面积亩,林地面积亩枫林村以是有着千年历史的古老村落,存在悠久的传统文化,有着80%以上植被覆盖率。最重要的是方志敏、邵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领导了叱咤风云的革命斗争,凝聚了伟大的清贫精神。

鄱阳县(2个)

鄱阳县枧田街乡丰田村

水绕山环南田北地。

丰田村位于赣东北—鄱阳县的北部,东与景德镇市接壤,西南临金盘岭乡,北部频临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由村落、农田,山林三部分组成。东西向群山绵亘,南北向丘陵良田,村落朝向东南,有莲金乡级公路南北向穿村而过。古村落以黄氏宗祠为中心南北向展开,分布大量传统建筑和乡土建筑,巷道青石铺就、错落有致,民居古香古色,土气息浓郁。

鄱阳县莲花山乡清溪村新屋下村

古峰后裔续写文人底蕴。

地理位置:新屋下村位于江西省鄱阳县北部,东与江西浮梁县接壤,北与安徽东至县交界,俗称“一脚踏三县”。古时,是通往安徽冬至、祁门县,江西浮梁县的山路必经之道,周围群山层峦叠嶂,分有大面积原始森林。清代嘉庆年间,安徽王、江、程姓族人因灾荒相继迁涉至此壮大形成。

行政管理:隶属鄱阳县莲花山乡清溪行政村。

铅山县(2个)

铅山县太源畲族乡太源村水美村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试点示范。

村庄简介:古朴安谧的水美古村落。

地理位置:水美位于太源畲族乡中部,东经E°29′31.53″,纬度:北纬N28°0′8.78″。县道是村庄对外联系的主要道路,距离畲族乡政府4公里,距离县城55公里。

行政管属:水美村隶属于铅山县太源畲族乡太源行政村。

自然条件:水美村总体地貌属于中低山区地貌,森林植被良好。

铅山县陈坊乡陈坊村

陈坊纸及赣闽商贸地。

地理位置:陈坊村位于铅山县陈坊乡北部,是乡政府所在地,东与沽溪村相邻,西北连万年村,南接太原畲族乡。距县城45.8公里,县道于村落西部南北向穿境而过,距万年高速的弋阳出入口33.7公里。

行政管属:隶属于铅山县陈坊乡陈坊行政村。

自然条件:陈坊村土地肥沃,高山绵延,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气候温和。

婺源县(5个)

婺源县中云镇桃溪村坑头村

36桥半的徽州仕宦名村。

坑头村位于婺源县西北部鹅峰山下,现属婺源县中云镇桃溪村委会管辖,距中云镇12公里,距县城36公里。坑头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26.7℃,年平均降水量.7毫米,无霜期约天。春夏季降水充沛,易形成洪涝灾害;秋冬季雨水较少,有时会遭遇秋旱。土壤主要是酸性结晶岩、泥质岩、碳酸盐。

婺源县大鄣山乡水岚村

婺水源头第一村。

水岚村位于婺源县北部,属婺源县大鄣山乡管辖,地处婺源县西北部边缘山区,为境内僻远乡村之一,其西、北两面与景德镇市浮梁县接壤,该村距大鄣山乡政府所在地20公里,距县城65.5公里,座落在海拨多米的山谷中,远近重冈复岭,连峰碧绿。东北部香油尖主峰海拨多米,为婺水发源地。源出香油尖的溪水潺而来,流入的第一个村就是水岚村。

婺源县大鄣山乡菊径村

中国最圆的太极名村。

菊径村位于婺源县北部大鄣山余脉,坐落在一条呈“U”型曲折的山谷之中,现属婺源县大鄣山乡菊径村委会管辖。距大鄣山乡政府驻地12公里,距县城51公里。源出大鄣山余脉香油尖的一条清溪,环绕村落西、南、东三面。村前水流如环,清清滢滢;村后来龙山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正是菊径村的真实写照。

婺源县思口镇河山坦村新源村

安居“燕窝”的千年古村。

新源村位于婺源县中部,属婺源县思口镇河山坦村委会管辖,距思口镇10公里,距县城25公里。村庄坐落在“燕窝形”山间小盆地中,源出羊儿尖的南北向小溪与由上堡蜿蜒而来的东西向大溪在村南水口交汇,将新源村环抱;北面后龙山、南面剑山、东面茅冲岗、西面香炉山,将村落四面围合,形成一个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

婺源县思口镇长滩村龙腾上村

耕读传家的龙腾上古村。

龙腾上村位于婺源县北部,离县城20公里,距思口镇5公里,现属婺源县思口镇长滩村委会管辖。龙腾上村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26.7℃,年平均降水量.7毫米,无霜期约天。春夏季降水充沛,易形成洪涝灾害;秋冬季雨水较少,有时会遭遇秋旱。土壤主要是酸性结晶岩、泥质岩、碳酸盐岩、红。

转给老乡们看看

一起来为家乡打call

来源:上饶日报

作者:周麟

合作(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