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重镇浦城,位于福建省最北端,踞八闽上游,界闽浙赣三省。与浙江省的江山市、遂昌县、龙泉县,江西省的广丰县,福建省的松溪县、建阳县、崇安县毗邻。县境线公里,其中省际边界线公里。东西宽61公里,南北长87公里,境内面积.02平方公里。 新石器时代晚期,先民沿南浦溪主支流两岸聚居。西汉时,浦城为闽越族活动中心。东汉建安初年(约在~年间)置县,称汉兴,是福建省最早置县的五县之一。三国称吴兴,唐称唐兴,武周称武宁,武则天去位后复称唐兴。唐天宝元年(),以东越王馀善曾在此临溪筑城,定名浦城县,为当时福建省三个“紧”县之一。民国23年8月至民国27年6月(年8月至年6月),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年,全县辖5镇14乡、5个居民委员会、个村民委员会、个村民小组、个居民小组,总人口37.90万人。有12个民族,汉族人口占99.93%。 武夷山脉和仙霞岭在县北际会,沿县境迂回诘屈延伸,形成四面环山,岗峦罗列,从北向南倾斜,略向南开口的盆地。千米以上的山峰座,雄峙县东北的营盘尖,海拔米,为群峰之冠。山地面积.36万亩,占全县总面积81.26%,耕地面积58.49万亩,占全县总面积11.53%。 溪山环合。水分别流注闽浙赣三省:干流南浦溪,为闽江源头,发源于县北柘岭,县南出境,注入建溪,汇流闽江;东北部山地为浙江省钱塘江等集流区;西北的盘亭溪、古楼溪流入江西信江。全县水域面积15.5万亩,占总面积3.05%。全县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31.亿立方米,水电理论蕴藏量25.08万千瓦。 浦城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7.4℃,年平均降雨量.2毫米,为福建省多雨地带之一。常年平均日照时数为.5小时。 浦城县有林木生长的良好生态环境,年有林地面积.75万亩,森林覆盖率59%,绿化程度为76.1%。植物种类繁多,南朝宋江淹赞浦城为“碧水丹山,珍木灵草”之地。年采集到植物标本件,已鉴定的有科属种。 矿藏种类多。铀矿、硫铁矿储量居全省第一,铅锌矿、萤石矿品位高,瓷土资源丰富,濠村有黑色花岗岩大型石料矿床。 春山历历,春草绵绵。浦城绮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构成丰富的旅游资源。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战国的古文化遗址有处。仙楼山、梦笔山、浮盖山、九石渡、匡山、石龙山、均溪、刘田及西山故居等极具景观。 二 浦城地当孔道,一旦有警,遂成戎马必经之地。东越王馀善,东汉贺齐,唐黄巢,五代章仔钧,宋韩世忠、范汝为,明胡深、叶宗留、朱聿键、郑芝龙,清左宗棠,太平天国石达开,或在此筑城拒敌,或在此破关占城,或在此屯兵作战。元、明、清朝代更替,军队经浦城入闽。民国期间,军阀孙传芳、国民革命军东路总指挥何应钦经此北上。民国22年,“福建事变”期间,张治中、蒋鼎文率军集结浦城,蒋介石亲临坐镇指挥。抗日战争期间,成为东南军政之重心,第三十二集团军总部及西南突击总队司令部、西南军事政治干部训练班、英国军事代表团均在浦城驻扎。解放前夕,国民党交通警察第五总队和第八兵团溃逃入浦暂驻,随后南窜。 浦城是革命老根据地之一,中国共产党充分利用浦城地界三省的有利条件,开展革命斗争,创立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 民国16年9月,在枫溪乡岱后村首先燃起革命星火,建立中国共产党组织。民国17年9月,浦城西部地区与崇安人民一道,举行以上梅为中心的崇浦边区农民起义。民国19年,浦西建立起苏维埃政权,开展土地革命,至民国23年,全县有个自然村解决土地问题。革命战争年代,浦城边境先后建立建浦、浦崇、广浦、浦西特区、龙浦、江浦、龙遂、浦城中心区、浦南特区、浦城、上广崇浦、浦水崇、松浦龙庆等中共组织或苏维埃政权。中共建松政中心县委、闽北地委一度设在境内仙山岗和山下坪洋一带。几经磨难,浦城的根据地与闽北、赣东北、闽东北、浙西南等根据地连成一片。解放战争期间,中共福建省委城工部在浦城活动,建立党组织。全县有老区乡5个,老区村民委员会80个,老区自然村个。根据地人口人,有人参军参战。革命军队领导人萧劲光、方志敏、周建屏、聂鸿钧、薛子进、寻淮州、乐少华、粟裕、刘英、黄道、王助、黄立贵、曾镜冰、叶飞等都在浦城留下战斗的足迹。 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浦城人民付出巨大的代价。全县被国民党反动派烧毁村庄个,烧、拆毁房屋座间,人被杀害,人被抓,绝灭户户。但险恶的环境,没有吓倒英勇不屈的浦城人民,经过前仆后继的斗争,迎来了浦城的解放,赢得“红旗不倒”的称誉。 三 浦城经济素以农业为重,主产稻谷,久负“闽北粮仓”盛名。宋代,浦城农业相当发达,有陂坝座,居全省第二。“岁一获而粟米裕如,邻境咸资接济”,民谣称“浦城收一收,有米下福州”,浦城红米“美人红”誉满省垣。林副土特产亦丰,明王世懋在《闽部疏》中称浦城“桑麻披垅,茶笋连山。”陆耀《烟谱》称浦城烟叶在清乾隆间为福建最著。清咸丰、同治间,中药材厚朴“岁运福州、广东不胜计”,薏米、笋干、桐油、莲子、泽泻、生漆、茅洲瓜子、金斗山红菇颇有盛名。 浦城古代有冶金、陶瓷制造、纺织、造纸四个主要经济行业。宋代,陶瓷业进入鼎盛时期,大口窑瓷器远销日本、朝鲜、菲律宾。明代纺织产品大绢、大绫分别可与浙江、河溯产品相媲美。矿冶业兴盛,先后开采的银场有18处。清代造纸业发达,尤以奏本纸为佳。 浦城是闽、浙、赣三省商品流通孔道,毗邻地区物资集散地。明代,福建的土特产“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小关(今庙湾),下吴越如流水。”清代,“冠盖往来,商贾辐辏”,清嘉庆《新修浦城县志》称其时浦城为“小苏州”。 物产滋阜的浦城,在民国期间却处于落后状态。号称“农业大县”,民国25年,粮食产量吨,农业总产值.55万元,为民国期间最高的年份。至年,农业总产值降至万元,粮食产量也只有吨。工业基础十分脆弱,技术水平极其落后,至解放前夕,全县仅有1座装机容量27千瓦的火力发电厂和一些规模小设备简陋的锯材厂、松香厂、碾米厂,加上铁、木、竹、棕等手工业,年总产值万元。解放前,穷富悬殊,民不聊生,占人口9.73%的地主、富农,占有38.81%的土地;而占人口46.52%的贫农、雇农,仅有3.98%的土地,且遭受高额地租剥削与强征暴敛,“幸遇丰年,尚可苦度;岁或不登,则劳工虚掷,除偿债外,难余斗粟。”“年终时又是饿鬼”。工人工资微薄,不足糊口。由于国民党政府的腐败统治,社会经济日益衰弱破败,至年解放前夕,已处于全面崩溃的境地。 年5月13日,浦城解放,掀开历史的新篇章,至年,走过整整40年的历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满目疮痍的土地上,艰难起步,荡涤旧社会的污泥浊水,确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实力有巨大增长,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有长足的发展。城乡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显著的提高。浦城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历经曲折、坎坷。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曾犯“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后来又发生“文化大革命”这一全局性的、长时间的错误。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又一再急于求快,因而屡遭挫折,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更快提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面清理“左”倾错误影响,拨乱反正,揭开浦城经济改革的序幕。浦城人民紧紧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方针,演奏出一曲曲前进的凯歌,创造出一个个瞩目的伟业,浦城面貌发生历史性的深刻变化。 40年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创记录的飞跃。 ——经济基础建设显著增强 ~年全民所有制单位和城镇集体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万元。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万元,人均47.23元,比年0.34元增长.9倍。~年完成更新改造投资万元,新增固定资产万元。 工业建设 年全县有乡以上工业企业个,其中县办全民所有制企业48个,拥有工业固定资产原值万元,建立起机械制造、农药、化肥、林产化工、电力、建材、采矿、纺织、造纸、食品、制革等工业部门。 水利、农业机械 兴建水利工程多处,其中10万立方米以上水库83座。并利用水利设施,建成水电站座,装机容量2万多千瓦。农业机械从无到有,年已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94台,手扶拖拉机台,载重汽车辆。机耕面积29.74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50.83%。农村用电量.82万千瓦时。 交通运输 年公路通车里程总长1.15公里,平均每百平方公里有公路33.6公里,总长比年的.2公里,增长8.96倍。建成以县城为中心,至浙江省江山、龙泉,江西省上饶,福建省建瓯、赛岐、崇安的干线公路及县、乡公路为脉络的公路网络。境内19个乡镇都通汽车,个村民委员会中有个通汽车。全县拥有载重汽车辆,3吨位。 邮电通信 全县邮路和农村投递线路,单程长公里,比年增加公里,有20个邮电局、所,电话交换机容量门。市内电话达部,并实现市内电话自动拨号。乡乡有电话总机,年农村电话达部。 ——工农业生产大为发展 年与年相比,国民生产总值增长7.13倍,国民收入增长9.97倍。年工业总产值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47.91%,比年增长61.93倍,年平均增长11.20%,形成以饲料金霉素、香料制品、营养食品、林产化工四个重点出口支柱产业。工业产品中有3个获部优产品,9个获省优产品称号。创新产品75项,其中6个产品为国内首创。年农业总产值万元,比年增长3.93倍,年平均增长4.17%。年粮食产量25.08万吨,比年增长3.91倍,年平均增长4.17%。~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32万吨。年活立木蓄积量.4万立方米,毛竹蓄积量多万株,木材生产量80万立方米。年新植果树.8亩,占果树总面积的40.97%。~年,向国家提供商品木材81.7万立方米,商品竹.78万支,年平均提供商品竹居全省第一。 ——国内外贸易扩大 年商业零售网点个,其中个体商业户个,比年增长10.57倍。社会商品零售额万元,比年增长21.35倍,年平均增长8.29%,人均零售额元,比年增长9.48倍。年农业生产资料零售额万元,比年增长19.83倍。年集市贸易成交额万元。年出口商品收购总额万元,比年增长.43倍,年平均增长17.01%。 年开始,充分利用浦城与三省七县为邻的优势,省际边界贸易取得引人注目的发展。每年举行春秋两季边界贸易交流会,至年已举行7届。同时在省内外建立60多个贸易窗。县商业部门与外省商业部门建立闽浙赣边区的百货、纺织、五交化、副食品以及旅游服务等企业集团,与全国各地家工厂建立固定产销关系,与多家企业及科研部门建立经济协作关系。浦城不仅成为南北商品交流的集散地,而且初步形成资金、技术、信息、劳务多元化、多层次的流通网络。 ——科学、文教、卫生、体育事业兴旺 科学技术 年全县设有11个科学技术研究机构,初步建立城乡科技网络。有各类专业学会、研究会的会员多人。年以来完成科学技术和科研应用成果80多项,年来共实施国家、省、地区星火计划8个项目,均取得显著效益,其中水稻垄畦栽培及稻萍鱼体系技术开发项目,由国家农牧渔部向全国推广。~年,全县有项科技成果获奖,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2项,地区级12项,县级项。 文 化 年县有剧团、文化馆、图书馆,县图书馆藏书14.52万册。全县有电影院11个,电影队41个,放映机41部,广播电台、监视站各1个,乡镇广播扩大站18个,广播专用线杆公里,还有电视差转台54个,地面卫星接收站1个,电视覆盖率达80%。 教 育 年,基本普及小学教育和基本实现无文盲县。年,基本实现“一无两有”(学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学生人人有课桌凳)。年全县有中学18所,职业中学3所,小学所,技工学校1所。在校学生人,比年增长10.58倍。教职工人,比年增长13.54倍。初、高中毕业生0.47万人,小学毕业生0.79万人,大中专录取率35.90%,比年提高33.12个百分点。 医疗卫生 年全县拥有医疗单位63个,比年增长63倍。病床张,卫生机构人员人。各乡镇普遍建立卫生院。人口死亡率由年的11‰,下降为年的6.64‰。 体 育 县有灯光球场1个,体育场1个,每逢节假日,县体委组织各种体育竞赛。各学校除设体育课和保证学生每天有课外体育锻炼外,中学还实行每年举行校运动会制度。有88所中小学开展体育达标活动,达标学生已占学生总数的29%。有县业余体校1所,学员人。有老年体协组织22个,会员人。 ——人民得到较大的实惠 年,全县职工人均工资达元,比年增长2.01倍,年均增长2.8%。农民人均纯收入元,比年增长4.39倍,年均增长4.3%。生活环境也得到改善,城区人均居住面积12.57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面积20.22平方米。城关面积从7.5平方公里规划为13.3平方公里,开辟仙楼山公园、西门公园、儿童游乐园,城区绿化43.8公顷,绿化覆盖率18%。街巷普遍铺水泥路面。县自来水厂日供水4吨,有公共汽车15辆,营运里程公里。 四 浦城为福建最早开发的地方,是文化古城。南朝宋文学家江淹宰浦三载,公余漫旅,诸多叹咏。唐韩偓、黄滔;宋赵抃、元绛、蔡襄、陆游、刘子翚、朱松、朱熹、刘克庄、戴复古、汪藻;明章溢、刘基、宋濂、谢肇涮、董其昌、徐霞客、徐渭;清李光地、梁章钜、林则徐、陈寿祺、周亮工、朱彝尊、庆霖、祁隽藻,都曾游历浦城,并赋诗题咏,或挥笔作文,与浦城人民共同描绘浦城文化画卷。 物华天宝之地,亦是菁英蕴结之区。在这文化氛围中,浦城人杰挺生,有“名贤区薮”、“上相之邦”之号。宋理学家杨时称:“浦城之为邑,盖东南士大夫之材薮。”宋参知政事真德秀谓:“有宋南方人物之盛,实始于浦城。” 人才蔚起,得助于教育。浦城久函教泽。宋庆历中即创办县学,宋崇宁五年()学生达千余人。明东阁大学士谢迁称:“浦城,建宁大邑,庙学规视他邑加宏敞。”清乾隆间创办南浦书院,其后在富岭、临江、石陂、西乡(今永兴)创建书院。清梁章钜称:“综全闽数十州县,书院之盛必以南浦,次鳌峰。”在清乾隆、道光之间,浦城籍人捷南宫入词垣者踵接趾错,鱼贯蝉联,科名之盛为郡冠。五代至清浦城人登进士人(其中状元4人,探花3人),再中博学宏词科4人。 世宦有宰辅8人,尚书20人,侍郎21人。见载于“二十四史”和《清史稿》者29人。历代名人之佼佼者:宋有《文苑英华》的主要编纂者、文学家杨徽之,文学家、“西昆体”诗派倡导者、《册府元龟》总纂杨亿,宋代福建人第一个任宰相的章得象,“王安石变法”实际主持人章惇,政治家吴充、吴育兄弟,徐应龙、徐荣叟、徐清叟父子,军事家章楶,军事理论家、中国第一个武博士何去非,艺术家章友直,理学家詹体仁,理学家、政治家真德秀;元有诗歌四大家之一的杨载;明有外交家潘赐;清有闽派古琴代表祝桐君,清代福建人第一个任尚书的祖之望。 民国期间,浦城籍将军级人物有4人,厅局级6人,其中最著名的是全国度量衡局局长、化学家、度量衡专家吴承洛。 解放以后,源源不绝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后备力量。~5年,高中毕业生人,为大专院校输送生源人,录取率为57.61%,居全地区第一。~年,高中毕业生人,升入大专院校人,中等专业学校人。 当代浦城籍人才遍布全国各省、市、区。年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地、厅、司、师级22人,县、团、处级人。在县内有一支颇具规模的科技专业队伍,有各种专业技术职务5人。 五 经过四十年的奋斗,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瞩目,浦城正在崛起。但前进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仍存。能源、原材料短缺,运输线过长,制约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具有特色的产品经营规模小,竞争能力不强;产品深加工不够,影响经济效益;资金不足,影响工业生产和商品流通的正常开展;文化素质还不能适应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挑战。且纵观可喜,而横比堪虑。在建阳地区,年浦城面积、耕地、人口分别占全区的12.86%、17.88%、14%,而工农业产值、财政收入只分别占全区的8.45%和6.35%。与外省邻县相比,差距更加明显。年,浦城国民收入每人平均为84.77元(按当年价计算,下同),工业总产值每人平均为14.51元,均超过浙江省江山市的74元和13.4元。而年,江山市的国民收入每人平均为元,浦城只有.25元;工业总产值每人平均江山市为.13元,浦城只有.67元;与江西省的广丰县相比,工业总产值,广丰县年比年增长57.05倍,而浦城只增长8.45倍。这些与浦城作为中国商品粮基地县、中国南方林业重点县、福建边际贸易重点县的地位不相适应。在新的起点上,有利因素与制约因素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中共浦城县委、县人民政府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县情,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制定到0年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基本战略构想是:电力先行,边贸启动,乡企腾飞,化工兴城,举贤纳才,实干立市。 发展战略目标是:坚持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齐抓,到0年实现经济繁荣,科技先进,文化兴盛,社会文明,生态平衡,生活小康的目标。国民生产总值年实现比年翻两番,工农业总产值年实现比年翻两番。 目标已经明确,航线已经确定,浦城人民正施展才智,拓展新的天地,用生花妙笔在浦城大地上辛勤描绘宏伟蓝图。 大自然的丰富赐予,需一代新人去开发;先辈的慷慨奉献,需一代新人去光大;时代的机遇,需一代新人去把握。 浦城人民创造了文明的历史, 浦城必将有更加璀璨的明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