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9/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这是广丰的一面,也是生活的百态。用影像讲述身边的人和故事,有你有我,一起记录这座城市的真实......

第期千人千面,生活百态

小编经过商城的时候,远远就听到前方传来一阵“叮叮当当”的敲打声,越过喧嚣的街头直抵耳膜。闻声走去,一位中年男人坐在一辆破旧的面包车旁,正用小锤有节奏地敲打着一个已经缺了底的水壶。不一会儿,锅身下方便被敲出一圈均匀的边儿来。

慢慢走近了一看,原来,这是快要消失的江湖手艺-“补锅”。

“补锅磨刀收废铁嘞……”这时,小编脑海里响起了儿时听见的吆喝声。记得小时候这常萦绕耳畔的嘹亮叫喊声,总会惹得一些邻居家的大娘、奶奶们忙着找出家里的破锅烂盆。这便是补锅匠,补锅匠其实不仅是补锅,还补盆子什么的,但大家习惯上还是叫他补锅匠。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老行当和手艺人好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逐渐地退出了生活舞台。

“怎么还会有人补锅呢”?这勾起了小编敏锐的好奇心,于是就走了过去。

有些意外,在小编脑海里,“补锅匠”一般都是一身脏兮兮的老年人。而这个“补锅匠”不仅年纪不大,而且穿着干净整齐,在广丰俨然像个小老板。

见小编走过来观看,中年男子热情地询问来意,然后边忙手中的活儿边和小编聊开了。他说他姓陈,家就住在广丰东门,他干这行是接父亲的班儿,算是祖传的手艺。以前这里本来有店面,但是后来退租了,因为有很多老顾客经常来,怕遗失老客户,所以不想换地方,于是就用一辆破旧的面包车当简易的仓库,继续在这里做这个手艺。

他停了下又接着叙述起来,父亲补锅的时代是物资匮乏的年代,锅破了之后,人们不舍得扔,便会找人补锅。而现在,大多数人电器、锅之类的东西,多半是坏了就买新的,很少有人找地方修补,就算有的人想修补,却又找不到修补的地方。

陈师傅把锤子放下,接着对小编说:“我父亲那时候谁想到,现在这行都快要失业了,现在的年轻人恐怕有很多都不知道还有补锅这个行当,他们可能很难理解这种行为,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何况是烂的,不扔了也是得到杂物间安静地躺着。所以现在我除了上午在这里补锅,下午还要去餐厅上班,我去上班的时候,我父亲就会过来接着补。”

陈师傅还告诉小编,补锅看上去敲敲打打很容易,其实有很多技巧。要经过剪裁、敲打、修补、磨平等多道工序。其中又以敲打最为费工,如果敲打不细致,锅就补不好,容易漏水,所以不学个三五年是吃不了这碗饭的。而锅补好后和新锅使用寿命差不多,但费用只要几元钱,比买个新锅便宜多了。

一地的高压锅、水壶、电水壶......都已经是修补好了的,因为这里离菜市场近,所以很多人选择先把东西放在这里修补,然后去买个菜回来,刚刚好可以一起带回家,方便省时又省事。

就在谈话间,来了一个补锅的妇女。好像是她家的一个锅漏水和高压锅的盖子坏了,在他们相互讨价还价以后,只见陈师傅熟练地用剪刀剪开锅底、敲打卷边、换锅底、再敲打一气而成。补锅工具并不多,也就是锤子、大剪子、木窝子和老虎钳而已。

但陈师傅手中仿佛有了生命,铝锅在拐金上旋转着,锤子飞舞着,看上去每一次都要打着手指了,但落下时又安然无恙,打在离手指一厘米远的地方,没出一点差错。中年妇女只等了十几分钟,原本的烂底锅又有了一次全新的“生命”。接过补好的锅,她仔细查看了一下,就递上事先谈好的价格,满意地走了。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铁锅、铁桶渐渐被不锈钢锅、电饭锅、塑料桶等取代,虽然补锅匠依然会维修这些东西,但是生意还是越来越少。

一聊时间过去得好快,小编起身道别,陈师傅还连连致谢。小编继续朝着公司的方向走去,突然感觉今天怎么一下子变得这么冷,回头再看看“补锅匠”陈师傅,干完手中的活计,拿起手机正在放歌听。在来来往往的人群边,在城市的喧嚣声中,独自等待生意的身影显得有些孤独。

品牌街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