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3/1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4月8日晚,《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盛典》在央视盛大播出。中国科学院院士、杰出的力学家俞鸿儒,因其在风洞研究领域的卓越贡献,荣获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殊荣。在颁奖典礼上,96岁高龄的俞鸿儒,虽然拄着拐杖,却依旧精神焕发、神采奕奕。他是我国高超声速风洞的奠基人,数十年如一日地潜心研究风洞技术,为科研事业奉献了终身。谈及俞鸿儒,我们首先会想到的便是风洞这一关键领域。风洞,这一飞行器的“摇篮”,以其独特的功能在科研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能够人工创造出可控制的气流,进而模拟飞行器在空中飞行的复杂状态,为科研人员提供宝贵的试验环境。通过风洞试验,可以及时发现并改进设计上的缺陷,确保飞行器的安全与性能。而一件飞行器的成功研制,往往需要经过成百上千次的风洞试验,才能最终问世。诸如隐身战机歼-“神舟”系列飞船以及“东风”系列导弹等国之重器,在它们横空出世之前,都曾在风洞中历经无数次的考验。

0家国之痛,科研报国之志

俞鸿儒,于年在江西省广丰县诞生,成长于战乱年代。他目睹了村子里数百人惨遭日本侵略者杀害的惨状,其中最惊险的是在他5岁时,一颗炸弹在厅堂中爆炸,他侥幸爬出,全身覆盖着灰烬。这段经历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激发了他投身于科研领域的决心,以期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目睹家国之痛,俞鸿儒立志科研报国。在28岁时,他考入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师从郭永怀,投身于激波风洞的建造研究。年,郭永怀从美国归来,深知我国即将迎来航天事业的发展高峰。而高性能、大尺寸的高超声速风洞,对于航天飞行器的设计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关键设备。在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陈毅的指导下,郭永怀开始布局,为未来的科研工作埋下伏笔。年,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应运而生,俞鸿儒,这位年仅30岁的年轻科学家,被委以重任,担任激波管组的组长。面对“钱没有、条件没有”的困境,俞鸿儒并未退缩,反而坚信,从事这类工作,必须具备精打细算的本领。

#实验室意外爆炸,他却获赞誉

在新中国基础薄弱、电力短缺的年代,俞鸿儒面临国外风洞发展路线的不可效仿困境。他摒弃了外国人已放弃的高成本方式,而选择了一种更为经济实惠的氢氧燃烧驱动方案。尽管这种方式存在极高的爆炸风险,但俞鸿儒的勇敢选择却为他赢得了赞誉。有一次,我们的实验室意外爆炸,甚至炸毁了一间房子。然而,钱学森先生和郭永怀先生在得知情况后,并未责备,反而给予了我赞扬。”俞鸿儒回忆道。钱学森和郭永怀的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