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县博物馆于年正式成立,位于政和县城关中元路6号。政和县博物馆是一所综合性的历史博物馆。服务宗旨和业务范围:收藏展览文物,弘扬民族文化,文物征集、鉴定、登编、修复、保管,文物及相关研究,出版,保护和考古挖掘等。政和县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东平镇:中共政和第一党支部旧址、建松政苏维埃旧址;铁山镇:朱森墓;岭腰乡:后山桥;杨源乡:英节庙、铁坑李三娘祖殿、龙滩桥;澄源乡:赤溪桥、大梨溪桥;外屯乡:洋后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9处。 政和县博物馆新馆规划效果图 展厅大门 走进政和三千年:往事越千年,岁月显峥嵘。徽宗品茗赐县名,政通人和传千古;张华洞宫阅仙籍,福地美名扬四方;黄巢义军屯念山,金戈铁马战尤酣;锦屏矿工树义帜,壮歌一曲震河山。自宋以后,政和文风丕显,人文渊薮,灿若繁星。朱熹祖孙,开启文化教育之先河,政和因之被誉为“先贤过化之乡”、“朱子孕育之地”,政邑之农耕、矿冶、制瓷、交通诸业进步长足,成就蜚然。近代以来,在革命战争时期,政和人民更以英勇抗争之精神,赢“红旗不倒”之美誉,谱继往开来之篇章。 展厅1 展厅2 政和县博物馆由历史文化陈列展厅、库房、资料室等组成,占地面积平方米。年投入政和40万资金对历史文化陈列展厅进行整体设计,从馆藏文物、历史事件、特色文化等方面全景式地反映政和县千年历史文化。现有馆藏文物件,其中:一级文物1件(闽王曦永隆元年铜钟),二级文物9件,三级文物件,一般文物件。 一级文物(镇馆之宝) 闽王曦永隆元年铜钟 五代时期,王审知在福建地区建立了闽国政权。该铜钟铸于闽王曦永隆元年(公元年),存于护国寺。据钟上镌刻的铭文记载,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朱熹提倡将铜钟移至文庙保存。铜钟的腹壁上分别镌刻有北宋建隆二年、咸平三年,明隆庆三年、清康熙十四年的铭文。此钟重二百余斤,造型宏大,是福建省仅见的五代时期闽国铜钟,亦是朱熹在政和足迹的历史见证。 展厅部分二级文物 春秋战国青釉原始瓷豆 春秋战国时期,原始青瓷主要产于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其中江浙一带的原始青瓷,胎质细腻,器壁均匀,堪称上品。瓷器直到东汉才算成长为符合现代标准的真正瓷器。 南朝青釉六桥形系瓷罐 大直口,圆唇,矮短颈,圆弧肩,鼓腹,下腹斜内收,近底处稍外侈,折收成厚平底。肩饰二周凹弦纹,上附六个桥形方系,二双二单单系横安,双系竖安。浅青釉泛绿,釉较厚,灰胎,玻璃质感强,釉下冰裂部分脱釉。做工精细,保存较好。 南朝青釉双系盘口瓷壶 壶盘口,尖唇,细短颈,广丰肩,鼓腹,平底露胎。肩附半环扁条双系。紫灰胎,青釉闪黄,釉不及底,壶内未施釉,釉下冰裂,局部脱釉。瓷器胎体细密,造型优美。 明青花花卉纹瓷盘 敞口微敛,圆唇,斜弧腹,卧足,卧足处无釉。口沿内饰一道青花圈,近底处饰两道青花圈,中饰一周青花水草纹,底中饰一浮凸火石红鱼纹。白胎,青白釉,釉色肥厚莹润。 徽宗品茗赐县名政通人和传千古 宋政和五年(公元年),关隶县令牛三九向宋微宗进贡极品白茶“白毫银针”,一杯茗茶喜动龙颜。徽宗将年号“政和”赐作县名,改关隶县为政和县。政和寓意“政通人和”。茶香一缕历千年,御赐年号更香茗。 展厅之朱子文化版块 朱子像 正背景:(大幅)朱子讲学图;(小幅)古云根书院图;(小幅)新云根书院图; 左背景:朱森墓及朱森墓全景照片。 右背景:朱森、朱松、朱熹画像。 陈列物品:朱子手迹拓片、朱子文化书籍。 朱森墓 宋代理学家朱熹祖父朱森之墓位于政和县铁山镇凤林村东北约米。其墓背靠莲花山,面朝笔架山。年世界朱氏联合会会长朱祥南先生捐款重修该墓。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云根书院 宋政和八年(年),朱松进士及第,授迪功郎,出任政和县尉,举家迁居政和。朱松任期兴利除弊,政绩显著,尤重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先后创办云根书院、星溪书院,延师讲学,施教于民,开创政和文化教育之先河。朱松调会尤溪县三个月后朱熹诞生。朱熹长大后常到政和祭祖讲学,因此政和有先贤过化之称。政邑民众建“启贤祠”以祀朱森,建“韦斋祠”以祀朱松,建朱子祠”以祀朱熹。 展厅之风雨廊桥存古韵版块 年闽浙六县市22座廊桥以“闽浙木拱廊桥”共同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洋后桥 后山桥 赤溪桥 该版块含各类廊桥照片。据民国《政和县志》载,政和当时有古桥座,大多数为廊桥;廊桥分为平梁木廊桥、八字撑木拱廊桥、贯木拱廊桥和石拱廊桥四种。其中贯木拱廊桥最具科技、艺术与文化价值。如果说,政和四平戏是“中国戏剧的活化石”,那么政和贯木拱廊桥则可誉为“世界桥梁的活化石”。经普查统计,政和县目前保留着多座风格各异的古廊桥,居闽北各县市区之首。年闽浙六县市22座廊桥以“闽浙木拱廊桥”共同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我县澄源乡赤溪桥、岭腰乡后山桥、外屯乡洋后桥3座木拱廊桥位列其中。展厅之中国戏剧活化石“四平戏”版块 年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平戏脸谱 正背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牌匾照 左背景:四平戏脸谱、剧照等; 右背景:英节庙、古戏台等; 陈列物品:古手抄剧本、戏服、木偶等。 文字:政和四平戏是中国戏曲史上目前存在的最原始的剧种之一,被誉为“中国戏曲活化石”,年入选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政和四平戏明末清初由江西传入,其语言唱腔为弋阳腔遗存,属于高腔系统。伴奏仅鼓、钹、锣、板鼓,古朴粗放,清新悦耳,句末用帮腔拖音演唱,道白皆用“土官话”。至今留存《蟠桃会》、《辕门斩子》等清代四平戏古剧本。 展厅之叶宗留矿工起义 锦屏古银洞 背景:叶宗留矿工起义图、锦屏银矿图; 文字:锦屏银矿始采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封矿于明武宗正德十六年(),其间采矿年之久。至今当地尚流传“三千买卖客,八万打银人”之民谚。明英宗正统十二年()9月,遂应场(今岭腰乡锦屏村)爆发轰动全国的矿工起义,震撼半壁江山。正统十二年八月,叶宗留因不满压迫,率近千名矿工于少亭坑举起造反大旗;义军攻入政和县城,接着挥师北上攻占庆元、龙泉、云和等县,后又回师闽北,相继攻占浦城、建阳、建宁府,部众达十万。后于景泰元年()年被镇压,历时四年。 展厅之黄巢起义军在政和 唐僖宗乾符五年(公元年),黄巢起义军由浙江衢州进入福建,在政和境内两次扎营,与官军进行多次大战。第一次扎营西津浙山,在此三战官府军;一战高宅里,打败唐御史中丞李彦坚,李逃到东际自杀。再战倪屯村,斩唐御使杨惠明。三战石门后,擒杀唐将蔡佰元。第二次扎营黄念山一带,以此为据点,摆开战场,在铁山塘尾的开阔地带与唐朝福建招讨使张谨、副将郭荣鏖战九场。后人将该地命名为“九战丘”,将念山改名为“黄念山“,节山改名为“英杰山”。至今,西津浙山尚存其营寨遗址,黄念山还有黄巢坪、黄巢井等遗址。展厅之道教胜地铁坑殿 铁坑殿侧面 台湾同胞祭拜李三娘 配图:铁坑殿图、陈、李、林三女神图、祭祀场景图。 文字:铁坑殿位于杨源乡杨源村铁坑山,为临水第三宫即李三娘祖殿,是我省重要的道教遗迹。相传临水陈夫人(陈大奶)出道时,与林二娘、李三娘结伴云游至铁山,见此处有乌鸦精危害百姓,遂收而灭之,并由李三娘在此建殿坐镇。每年正月李三娘诞辰,屏南、建瓯、寿宁、周宁、政和等地信徒纷纷结伴到该殿恭迎香火;近年来台湾同胞频繁来此寻迹祭奠,单次人数多达余人。 展厅之红旗不倒风雷荡 中共政和县第一党支部旧址 配图:中共政和县第一党支部旧址、建松政苏维埃旧址照片; 文字:年7月在东平镇凤池村杨氏祠堂正式成立中共政和第一个党支部;年9月成立建松政苏维埃政府;有洞宫山仰头村闽北、闽东红军会师遗址;素有“红旗不倒”赞誉。革命先辈粟裕、黃道、叶飞、左丰美、张翼、黄立贵、杨则仕、陈贵芳、吴先喜、曾镜冰、饶守坤等都曾在政和革命根据地留下战斗的足迹。 陈贵芳铜像 陈贵芳:又名陈牯老,政和县东平镇凤池村人,年生,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年转为中共党员。历任东平区委书记、政和县委书记、建松政特委书记、福建省军区副司令员、建阳地委书记兼军分区司令员等,年逝世。 展厅之矢志不忘家国恨 配图:黑白老照片(飞机撒病菌、年南平市各县(市)因疫情死亡人数列表)。 文字:嘉靖四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曰,倭寇攻陷政和县城,知县周尚友、县丞徐九经率众抗击倭寇,浴血奋战月余,终因贼寇势大城破。城陷后,知县、县丞全家死节,全城被洗劫一空。倭寇血洗政和后,劫持两童子往松溪,企图诱开城门,二童子宁死不屈,揭穿倭寇阴谋,守城军民拼死坚守,倭寇被迫退兵,松溪县城得以保全,而两童子惨遭杀害。松溪人民感其舍身保城之义,立祠祀之。 一九四二年,日军在闽浙使用细菌武器,在闽浙边界一带用飞机播撒带鼠疫病毒的跳蚤,闽浙边界一带人民群众遭受灭顶之灾。当时政和县人口6万,因鼠疫死亡就达多人。群众向外逃难,城乡到处是发臭的尸体。这是日本军国主义犯下的又一滔天罪行。 展厅之纯朴热忱民俗情 著名演员鲍国安老师(左三)在杨源拍摄电影《山外是海》时体验高山新娘茶 高山新娘茶茶乡政和流传着纯朴醉人的民间茶礼茶俗。在政和县高山区盛行“新娘茶”和“高山茶道”习俗。“新娘茶”即新娘子以茶代酒招待亲朋的宴会方式。每年的农历五月初四,新过门的媳妇要备好清明茶和佐食的糖醋姜片、糖拌地瓜干、南瓜丝、茄咸、菇咸、笋脯等以飨街坊亲朋;“高山茶道”是政和人待客习俗,清茶佐以自家腌制的各种笋干、咸菜等招待客人。 畲族六月六活动政和县境内少数民族主要是畲族,有多户余人,分散在全县各地;姓氏有兰、钟、雷三姓。每年农历六月六是畲族的传统节日;政和四方畲族同胞齐聚东平镇后布村前空坪,唱山歌、跳舞蹈,吃畲族的特色美食;美食有糍粑、菅叶粽、乌米饭,还有浓醇的米酒。 哭嫁杨源、澄源乡、镇前镇等地有一种特殊的婚嫁习俗,就是姑娘出嫁时候要唱两天“哭嫁歌”;对父母、兄弟、亲人的离别唱、嘱咐唱; 茶灯戏茶灯戏《采茶戏》。据考证,政和县的采茶戏为清中叶由江西传入,主要流行于东平、苏地等茶乡,每年正月都要开展隆重的茶灯戏表演。 陈列物:茶灯戏道具、古四方桌、脸盆架、哭嫁词手抄本、畲族活动器具。 展厅之溪山胜景钟毓秀 佛子山 洞宫山 念山 配照片:佛子山、洞宫山、锦屏、念山、鲤鱼溪、茶园、竹园。 文字:政和风光秀美,景色独具。境内地势东高西低,拥有独特的平原和高山二元气候。高山区终年阴凉无夏,是避暑旅游之胜地,被誉为(福建夏都)。洞宫山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的“琅环福地”,相传晋代张华曾于此得入仙人丹室遍阅仙籍;此外,杨源、稠岭、念山三个村入选省级旅游名村;雄秀八闽,素有“小黄山”之称的佛子山于年被国务院批准命名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因自古以来盛产茶叶、毛竹,又荣获“中国白茶之乡”、“中国竹具工艺城”之美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