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将至,我在这里,你在哪里? 在江西,有这么一座古城,她安静地隐身于三省交界的江南山水,却隐不去历史深处散发的郁香。 几乎每一座古刹、山峦、古建筑,都在讲述着久远的动人故事。蜿蜒而去的丰溪河也在细细流淌着光阴文化。这里是唐代诗人王贞白、北宋抗金名将张叔夜、清朝名进士徐邦泰故里,苏东坡、辛弃疾、杨万里、李清照等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名篇,吕怀(即吕洞宾)、米芾、周敦颐等在西岩寺、天桂岩留下了珍贵笔墨,一代游圣徐霞客也曾到此一游。 这座古城,名叫广丰。 许多人循着风雅而来,有的看山、有的看水、有的看热闹……,慕名而来,似懂而去。而于我一个广丰旅游人的视角,那些灵秀的山水,那些飘逸的书法,那些劲遒的摩刻,那些厚重的文化,才是这座古城真正的个性和魅力。 广丰,一片美丽神奇、充满灵性的土地。原始的自然风光,优美的生态环境,深厚的人文底蕴,悠久的佛教文化相互辉映,生态旅游、人文旅游、红色旅游和古色旅游相得益彰,共同成就了广丰这座具有千年古韵的小城。倾听广丰,我们不妨走近“五个千年”。 千年封禁 “千年保护区,最佳养生地”。铜钹山自唐末(年)开始封禁,直到清同治8年(年)弛禁,历时近千年,故有“封禁山”之称。 国家森林公园——铜钹山景区内风景资源十分丰富,主要由奇山、秀水、名木、怪石、古堡、古寺等构成,具有奇、秀、雄、幽、险等特色。有九仙山、白花岩、九仙湖、珍稀植物园和原始森林等景点,现为国家3A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省十大旅游新景区。走近封禁千年的神奇土地,耳濡目染空寂宁馨的世外桃源,阅尽沧桑的古道边关,一尘不染的青山绿水,儒雅孤高的寺院道观,空灵曼妙的鸟鸣泉音……历史在这里凝固,心灵在这里涤荡。此刻的灵魂注定超凡脱俗,犹如一剂明矾,过滤着那些浮躁与欲望,澄清着世间浮华。 这儿有华东地区面积最广阔、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森林,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5万余株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南方红豆杉。当你仰望一株株硕大的红豆杉群,惊羡于她们为何千百年来能长成如此参天大树而不被砍伐时,当地的百姓会给你近似冷幽默的回答——木匠们嫌红豆杉材质太硬,经常会弄坏他们的斧头和锯子,干脆懒得理它。是真是假哪会重要,没什么比赶紧抱一抱她、闻一闻她来得真实。赶上收获的季节,弯腰捡起一颗红豆杉籽,那绝对是意外的惊喜,你会觉得这才是旅途的一场真正艳遇。 驱车来到九仙山、红军岩,你肯定来不及欣赏丹霞地貌的华丽构造,当地人会立马自豪地向你介绍起轰轰烈烈的明末抗清农民杨文起义,以及红军十八勇士英勇跳崖的故事。硝烟散尽,英雄不在,守望的山岩却铸造了江南山水少有的血性,站成了让后人仰望的高度。试问人无格,何以昭如此之凛然?碧血丹心苍天可鉴!时空挡不住我们的景仰之情,于是你可以在山脚下立定,向英雄致敬。逝去的是历史,留下的是风景。 你也可以在一个霏霏细雨的早晨,置身于九仙湖,任雨在洒,任雾在走。此时的九仙湖浩渺如烟,俨如婉约的窈窕女子,温润静美,幽散出淡淡风情。高耸的的龟寿峰,静谧的笔架山,枕水的游船,都浸润在水气之中,清新淡雅,犹如一幅随意勾勒出的写意水墨画。沁人心脾的极致之美,让你撩起帘帘幽梦。 千古绝唱 广丰历史上拥有众多的文人及其留下的墨宝。这里是北宋抗金名将张叔夜、清朝名进士徐邦泰故里,苏东坡、辛弃疾、杨万里、李清照等在广丰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名篇,吕怀(即吕洞宾)、米芾、周敦颐等在西岩寺、天桂岩留下笔墨,徐霞客也到过广丰,并在游记中记载了白花岩。 广丰是光阴文化发源地,“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它的作者唐朝诗人王贞白就是广丰人。千古名句“一寸光阴一寸金”是千百年来的励志名言,荡气回肠。留下的千古绝唱世代相传,惜时如金的风气沿袭至今。 从明清时期的“扁担经济”,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墟场经济”,改革开放初期的“打工经济”,再到现在的“创业经济”,一脉相承的创业文化,砥砺出“善抓商机、勇闯市场、敢冒风险、吃苦耐劳”的广丰人精神。这种精神“一遇雨露就发芽,一有阳光就灿烂”。 千古绝对 “出双山、望六石、六石磊磊”。这一明代千古绝对五百年来难倒了不计其数的文人雅士。明天顺年间,广信府知府金铣博学多才,诗词对联无所不通。他喜爱山水,秉性好游。他得知广丰境内的六石岩景色颇佳,决定亲往一游。 金知府登上双山岭,举目巍巍壮观的六石岩,见境生情,联想起脚下是“双山”,远望有“六石”,心有所感,信口吟出一上联:“出双山、望六石、六石磊磊”。吟毕,环视随从,征对下联,众人面面相觑,无言以对。金知府自己冥思苦想,也无从作对。你若觉得可以,也不妨前往一试。对不上来也不伤大雅,绝不妨碍你观赏美景。 六石岩有赣东北“一洞天”之美誉,六岩簇立,状如巨鳌。宋人俞掞有《六石峰》诗云:“斫石云边著著高,几经吟笔写风骚。仙翁莫袖经纶手,好趁春风钓六鳌”,盛赞六石岩之雄、奇、险、美。 岩下有江南第一大民宅——王家大院,建于清乾隆三十四年()年,系该村纸商王直贤所建,故又名为“直贤大屋”。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有房间间,青石雕花栏杆鱼池4个,大小天井36个。 王家大院全属木质结构,全屋厅堂楼阁错落有致,雕梁画栋、石雕、木雕技艺精湛,无尽的艺术灵感令人叹为观止。邂逅黄昏后,踏着历史的步调,走过智仁桥,穿过花堂门,步入王家大院,定能让你找回深宅老巷、廊坊岸柳的江南印记。 千年文化 广丰历史悠久,于唐乾元元年()建县。在五都镇蛇山头古文化遗址上,先后发掘出新石器晚期、夏、商、周各个时期的历史文物,昭示着年前广丰即有先祖生活的古老文明。 在广丰排山三十八都出土了西周青铜器再次证明了广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晋朝的古铜矿遗址,晚唐的鹤山龙井,黄巢与唐军发生激战的遗迹洋口古战场,定能让你满心忐忑地轻叩历史的门庭,感受岁月回响的沧桑;抑或穿越时空,探寻光阴的厚重,一步一百年,侧耳听,战马声声、战鼓阵阵。且不说金戈铁蹄是何等风雷激荡,单凭沿用至今的“架鼓垄”、“战畈”、“马坳”的地名便足以让你心跳。 你可以相约红颜知己在早春的午后,漫步在宋朝所建石拱古桥松溪桥(排山镇境内)上,感受一份简单古朴。你会觉得她只为浪漫而建,内心涌动一股温情与冲动;登上明清时代的古建筑管村文昌阁上,感受一番大家闺秀倚窗相思的心境;坐上明成化年间建成的祝氏宗祠中堂的椅子,聆听古代忠、孝、节、义的治家故事。 千年古寺 灵鹫寺,民间素有先有灵鹫寺,后有灵隐寺之说,灵鹫寺建于唐元和年间(-),是广丰现存最早创建的古寺,江西省14座重点保护古庙之一。 灵鹫寺,号称“九栋十三厅”,终年香火不断;南宋诗人杨万里曾夜宿该寺,并作《夜宿灵鹫寺》七绝二首。“初疑夜雨忽朝晴,乃是山泉终夜鸣。流到前溪无半语,在山做得许多声”。山中素有“灵鹫十景”之称:江相石洞、鹫岭峰回、张公(张叔夜)墓祠、岩遗石灶、双狮对峙、云锁古城、五老旁列、鱼山古树、龙井清泉、天池晨旭。博山寺,“天下第二丛林”,佛教禅宗文化渊源地,始建于唐同光年间,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晚年闲居时,在博山建“稼轩书舍”,曾读书于此,吟咏颇多,写下词十多阕。 “一代词人借居,两任会长题辞,历代高僧居住”,博山寺由此迎来了越来越多游客的向往。或许,你被困扰着,叩开博山寺的大门,与方丈谋面,找佛祖交心,是个不错的想法。这样,你会充分理解辛弃疾在博山所作词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个中滋味:“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我在广丰等着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