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政府出手红包必读 每年到了年底,就看到很多公司发布公告,获得了政府的补贴云云,这些补贴基本都是政府的无偿补贴,政府好像在年底非常喜欢做“活雷锋”,以至于机构和投资者都很容易忽视企业的公告。加上补贴的程序欠缺,补贴行为不透明,补贴原因、补贴依据、补贴数目等信息,民众不能完全知晓。假如不是通过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民众还不知道企业获得了巨额补贴。 其实,政府补贴企业并没什么不当之处,财政补贴属于国家经济发展与调控战略措施。出于政策性调控,鼓励一些行业发展,或者为了激励一些企业行为,比如高新技术发展,或者对承担了特殊社会职能而遭受损失的企业进行反哺,政府都会对企业进行补贴。故而,政府补贴一些特殊国企,也并不缺乏正当性。有些国企,比如公益性国企,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产品提供上,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民生保障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恰恰是这些角色的担当,有很大的正外部性,市场收益很可能不能满足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政府对他们进行补贴,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但是,在实际中补贴的运用却五花八门,云集调研哥简单归纳下,大概有下列几个类型:杯水车薪型、救死扶伤型、锦上添花型、大力扶持型。 杯水车薪型 杯水车薪型就是上市公司基本属于国企巨无霸,每年收入一大把,但是补贴照样拿。咱们不管是什么理由,总之是企业认为有拿白不拿,政府认为这种企业补贴无风险的一种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局面。所以我们看到,从年到今年上半年,中国石油获得.24亿元的政府补贴,排名第一,东方航空则获补98.26亿元,排名第二,很多国企每年获得大量补助,但这种补助不但没有帮企业获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反而成为企业的诟病,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某些巨无霸企业年底号称自己世界五百强的前多少,盈利一年多少多少亿,一边还哭穷说自己好困难,要是什么价格一降再降,就干脆关上降价通道,我自逍遥。这种企业,这种补贴,我们小散还是绕道而行的好。 救死扶伤型 救死扶伤型在年底就比较普遍了。无外乎就是上市公司亏损了,这个时候政府给予补助扭亏为盈,当年不至于ST甚至退市,真正的属于救死扶伤了。政府为什么这么干,归根结底无外乎是当地上市公司资源不多,如果一个上市公司退市了,政绩上不太好看,加上如果上市公司退市甚至破产对当地经济有不良影响,因此政府大力挽回。这种方法属于外部止血,并没有根本改变上市公司的情况,因此我们如果看到股票靠补贴扭亏或摘帽,那最好还是谨慎为妙。 锦上添花型 锦上添花型则是上市公司处于高速发展期,公司效益较好,政府加大对企业的补助,希望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或进行新技术的开发。给予企业的资金相对企业本身盈利而言比例相对较小。但是体现政府对于经济方向的调控以及对于资源重新分配的理解。这种企业价值基本已经被市场认同,补贴属于锦上添花类型,对于股价并没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大力扶持型 最后则是大力扶持型补贴,应该也是真正补贴的意义所在。对于一些高速发展的企业,政府给予较大的补贴力度,鼓励其加大发展,证明其发展的方向正确,也体现政府对于产业的扶持。这种补贴力度既不是止血疗伤也不是隔靴搔痒,而是真正的雪中送炭,补贴的力度往往较大,给予企业本身较好的企业利润再添加浓重的一笔。而政府之所以愿意这样去做,不简单只是一个面子工程问题,更多的是对于企业更深层次的了解,这种了解甚至超越了调研机构和一般投资人。对于这种补贴,我想企业的脑海里一定是这幅画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