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文艺创新·文化创意 闲话“先生” 文 沙漠红狐 “先生”一词,从古至今一直在被世人所延用着,至于它源自何时何处,这不是本文所要考究的内容。 但凡古人用“先生”一词,主要是指那些德高望重的长辈或功绩卓越的奇人雅士等的敬称,或是对古代私塾老师的一种职业的尊敬称谓,如三国时的诸葛亮,就被世人冠称为诸葛“先生”,还有民国时期的鲁迅,世人就称之为鲁迅先生,孙中山也被世人尊敬为中山先生等。 由此可见,“先生”这一尊称一般用于男性同胞身上。这是为何?我想这大概是基于我国几千年的传统封建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思想,以及男主外(男人在外体面风光地拼搏世界)而女主内(女人在家围着锅台团团转)的这么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所固有的存在形式吧。所以,在旧社会里,凡是有才能可以在社会政治经济上抛头露脸,大展身手、尽显其能的贤达智能的男同胞,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大众敬慕的名人雅士,这样“先生”这一受人尊敬的称呼就毫无疑问地披戴在他们头上了,而对于终日足不出户在家相夫教子的女同胞,就算再有才能再怎么优秀最多也只能配个“某某夫人”什么的头衔。从“先生”与从属的“某某夫人”这一称谓上充分体现了封建制度对女性同胞社会地位的不公与性别上的歧视。 随着历史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解放,女人的社会地位提高了。所以,曾经的中国小女人不再遭受禁锢,渐渐地从狭隘的厨房锅台上走下来,像男人一样堂而皇之地走出家门,参与到社会政治经济领域中来,与男人一起争打天下,巾帼不让须眉。因而,在与男同胞平起平坐共同打拼的时代,一些优秀的奇女子脱颖而出,为中国长期受性别歧视的女同胞们争得了社会上的一席之地,故而“先生”这一受人尊敬的称呼,终于落在了这样的一些奇女子身上,如中国历史上大智大慧的女中豪杰宋庆龄,就可当之无愧为“庆龄先生”,还有赫赫有名史称其为“鉴湖女侠”的“秋瑾先生”。 这两位优秀的女性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女性同胞的代表与骄傲,她们传奇的人生经历证实了女人的胆情与智慧,并打破了男尊女卑的世俗思想与封建观念。还有什么能比“先生”这一称谓更能体现社会对女人能力的认可和崇敬呢? 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新中国建立以后,在提倡男女平等的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国女人完全获得了解放,不再是男人的附庸品,旧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陈旧腐朽的观念已一去不复返,男女平等了!长期受性别歧视和压迫的中国女人终于翻身作主获得了解放和自由,理直气壮地和男人站在了同一起点上,走下灶台,走出家门。女人可以进学校接受先进的科学文化教育,学习知识与生活技能,从事或参与各项社会事务。例如当今女人也可以当老师,而且是作为一个很为普遍的社会现象而受人尊重,女人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努力和能力为自己赢得一席社会之地,被别人尊称为“先生”或“老师”。 在我家里,就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我的父亲是一名医生,我的母亲是一位老师,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知识分子。自打我懂事起,我们家就是很民主的,而且更有意思的是,我的父母相敬如宾,就连相互对彼此的称谓也与一般家庭不一样,他们不是称呼对方的名字,也没有像现在的年轻人一样亲密到肉麻的昵称,而是彼此称对方为“先生”。每次父亲要找一件什么东西,或是需要母亲帮忙什么的,就喊母亲一声“先生”,同样,每当母亲有事需要父亲帮忙的时候,也会自然地喊父亲一声“先生”......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是个工作狂,有时连周末也不在家。父亲是个医生,由于职业的原因对待工作严谨认真,而在生活中,父亲却像个孩子,大到盖房购物置办家业,小到洗衣做饭等家庭琐事父亲一概不理。母亲懂得父亲,理解尊重父亲,包容父亲所有的缺点,为我们一家大小任劳任怨辛苦操劳。有了母亲这样的贤内助,父亲除了上班工作,就是尽情地折腾他的业余爱好,一有空余时间,父亲不是躲在书房就是折腾他的小园子。 有一回,父亲不知从哪儿弄来一堆大小不一、奇形怪状的小石头堆放在院子里,这时,母亲看见累得满头大汗的父亲,既心疼又好奇地问:“先生,你整这一堆石头回来干什么呀?真是闲不住的人,难得有个周末也不会好好休息,一大早的跑外面就弄这么些小玩意,你打算把你的这些宝贝玩意儿折腾出啥名堂?”这时,父亲狡黠地“嘿嘿”一笑,对着满脸疑惑的母亲说:“先生,别小看这些石头,用处大着呢!它们将会是打造一个神奇世界的功臣,我要在它们身上刻上字,然后再造一座假山和水池,把我们的院子装扮成一个四季如春的美丽花园。”母亲恍然大悟,但还是有点责怨:“我说先生,这些东西可以花钱请人来做的,干吗这么辛苦折腾自己?”父亲接过母亲的话:“先生,你这折腾一词用得好,不愧是先生!生活就是要折腾的,折腾也是生活的一种乐趣。” 父亲总是这么幽默睿智,每次都会在聊天中不经意地表扬了母亲,习惯而又自然。这一声“先生”,凝聚着父亲对母亲打心底里的尊重与崇敬;这一声“先生”,饱含了父母一生一世的深情厚爱!这一声“先生”,更体现了中国民间普通知识分子的雅趣和涵养! 就这样,二老一辈子“先生”来“先生”去,默契地相互尊敬着,他们凭自己的双手与付出,辛苦努力地经营打点着我们这个家,给我们姐弟几个营造着一个良好温馨的家庭氛围,以其自身的言行举止让我们姐弟几个在文明民主、互敬互爱的生活环境中潜移默化,感受他们以无声身教替代批评责骂的教育,让我们姐弟几个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懂得该如何为人处世。 也许,有人会认为我的家庭有点不可思议,甚至会认为,这是本人为树立父母的光辉形象而夸大其词。真有这样的想法并不意外,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对人生的体验也就不同。我很庆幸自己,出生在一个父母思想开明、情感浓厚的民主家庭里。我的父母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衣食住行方面的照顾与呵护,更加注重在思想精神上的沟通和交流。 我若不是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那么在九十年代初我第一次高考落榜后,在那个女孩子外出打工风行一时的年代,当时家境贫寒又身为长女的我根本就不可能圆梦大学,更不可能会像现在这么自信而悠然自在地坐在电脑前轻敲键盘。 我若不是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也许现在的我,会像无业女同胞一样天天在家围着锅台转,或是飘泊异地它乡,为一天三餐裹腹而在流水线上艰辛劳作,或是遭受无良男人的冷遇、歧视和打骂甚至是无情的抛弃。 我若不是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我怎能拥有开明民主的伟大双亲,没有双亲的鼓励和支持,我又怎能改写自己的命运,怎能懂得作为一个女人,应该具备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优秀品质! 现在我的母亲退休了,我和妹妹女承母业,我们也成为受人尊敬的“教书先生”,这得益于男女平等的社会制度,更得益于我人生的两位启蒙先生——我尊敬的父亲和母亲! 作者简介: 王亚琴,笔名沙漠红狐(小狐),江西广丰泉波中学教师,爱生活,爱旅行,爱文字,爱在行走中思考,领略文字的魅力。人生格言: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爬山虎的文化寓意 1.外形:颜色碧绿,代表清纯质朴无邪、生命力旺盛; 2.品质:耐寒、耐旱、耐贫瘠、耐修剪,代表不畏艰险、信念坚定、锲而不舍、奋发向上的优良品质; 3.象征:生性随和、默默无闻的劳动者,不怕挫折、顽强拼搏、只争朝夕、永远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同时寓意一种草根文化。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字:王亚琴 微编:爬山虎 技术:出双山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福州治疗白癜风医院武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