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2/2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北京雀斑哪个医院好 http://m.39.net/pf/a_8714221.html

往期精选

总第六十三期

刘树林

沉浮的茶叶(组诗)

张保华

那些虫蛀过的日子,风也带走了

我的文学创作之路文/刘孝行年4月21日上午,我应邀参加了广丰文学创作研究会第二届《文友》笔会。会议由下溪中学主办,余新勇校长是东道主。《文友》主编毛求富主持会议,《文友》执行主编刘树林做记录。会议中,安排了多位领导、名人专家发言:余新勇校长致开幕词;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庆棣讲话;广丰作协秘书长刘志明发言;原《广丰报》主编、《广丰方言》作者李有祥老师发言;《文友》新任执行主编郑宜虎发言;广丰四大散文作者之一——徐辉生发言;《博山诗词》主编周油富发言;与会人员还有文化名人杨耀庭、徐敬恩、徐建西、张绵浩、罗来春、惠子(女)、刘仁和、刘仁伦、刘远祥、刘建国、潘维新、姜振虎、刘金华、陈龙岩、黄建宁、毛希灿、王世龙等。我是被钦定的发言人之一,所以我事前作了准备写了讲稿,主要发言内容如下:参加今天的会议是我平生的第一次,我是不够格的与会人员,因我墨水喝得少,书底薄,但受李有祥老先生和刘树林同志的再三邀请,只好前来。邀我参加会议的理由是,我和肖海、刘建国同志合写了一本不雅不俗,不奇不怪“四不像”的书——《霞峰镇民间轶闻》。该书只有四万九千字,分十八部分:一、革命英名录;二、知名人士名录;三、先进模范人物名录;四、名人传奇、名人名事;五、医术传奇;六、生育奇闻;七、怪病奇闻;八、吃喝奇闻;九、绝活;十、地方“吉尼斯”;十一、奇闻怪事;十二、笑料谈资;十三、杂谈;十四、水利建设工程;十五、名村、名优特产;十六、名胜古迹;十七、民间传说;十八、域外笑话故事十则。该书除最后一部分外,其余的部分全为真人真事,是霞峰人民乃至后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我不是写书的料,但为什么又要写呢?主要原因是:一、霞峰是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的文墨之乡。明朝天顺元年进士刘伯川,官至兵部主事;天顺年间选贡刘伯翼,任永福县知县;清道光三十年进士刘维岳,任温江县知县;民国时期刘士德任联合勤务总司令部国内外物资处理督导委员会上校财务组长。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副县级以上职务的有36人(其中夏洪柏、姚信敏、李伯顺是副地级干部),高级科技人员26人。二、名胜古迹多:有全县闻名的奇岩—诸仙岩、古塔—南潭塔,以及文昌阁、八角楼、伯川进士门、进士弟、花堂门、大厅、刘氏宗祠、瑶塘诗,还有古墓、古排水沟等古建筑,可惜的是,其中大部分的古建筑已不复存在。三、民间传说多。四、名人名事多,奇闻怪事也多。基于上述诸方面情况,作为在霞峰土生土长的我怎么能不闻不问,置之不理呢?所以,我坚定信念,下定决心要写一本书出来以留传后世。开始时,遭到家人的冷讽热嘲,我老伴说:“有清闲不清闲,你这样的人还能写书吗?”儿女们同样附和。由于我的态度坚决,家人也就默认了。我的想法,得到了肖海、刘建国同志的极力支持,他俩协同我深入民间搜集素材,探索地理风物,查访古建筑遗址等,花了近一年的时间,终于如愿以偿,完成了《霞峰镇民间轶闻》一书。在《轶闻》出版以前,我还写了一本开玩笑的小册子《外号志》,小册子只有短短的八千字,分正册和另册,正册有人,另册有人。《外号志》的问世,为人们在茶余饭后提供了更多的笑料谈资,也有助于人们增强谈话的幽默感和趣味性。发言结束时,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十二时整,与会员人分座三桌,余新勇校长频频举杯祝辞,大家开怀畅饮,美味佳肴也多,人人吃得心满意足,对余校长的盛情招待深表谢意。但《轶闻》问世后,收到了不少读者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另有个别人却冷嘲热讽,借机发难,我们顶住了压力,决心以实际行动给予回应,对全书作了修改并重新出版。修改中,尽量删去了粗俗的内容,增加了台属、霞峰历届党委书记、乡(镇)长名录以及乡土诗香的章节,增补了名人名事和奇闻趣事等。历经三年(含初版)的磨砺,我们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于年12月26日,即我过了70岁生日不久之际,终使《霞峰镇民间轶闻》登上了大雅之堂,深受读者钟爱。年3月3日,县档案局王兵同志在广丰报作了报道:目前,县档案局接受《霞峰镇民间轶闻》(全一册)一书进馆。该书的进馆,填补了馆藏乡镇无民间“历史”的空白,为其他乡镇编研乡土文化历史提供了模板,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乡土“百科全书”,对于研究霞峰的前世今生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霞峰镇民间轶闻》集人文历史、名人志士、奇闻趣事、名胜古迹、民间传说为一体,篇幅短且粗悍,属“小品型”记实散文,具有一定的历史、思想、文化、经济、道德、治理价值,是一部地方性的多学科书籍,是很好的乡土教材。王兵同志的报道是对我们辛劳工作的肯定和赞扬,也是鼓励和鞭策。作为主编的我感慨良多,确是“一石击起千波浪”,我有从教45年的资格,经历的事情诸多,为人处世、工作、生活等方面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所以,我暗下决心要创作一部20多万字的记实散文《闲笔往事》。我这人就是“怪”,凡想好了的,说出口的事必须要“梦想成真”。否则,就不要胡言乱语,也可说是我人生最大的优点和成功之处。写书是高难度的苦差役,尤其是我这样的古稀老人更是难上加难,用“晚年学阉猪,抓住婻宜阉卵子”的广丰谚语丝毫不为过。为了写书,我给自己立了四条规定:1、不能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量力而行,所以定三年内完成。2、不能耽误家务事,如:买菜、洗菜、家中杂事等。3、散步、访客会友、搓麻将等照常进行。4、必须“忍痛割爱”停下中国象棋,因“一双手只能捉一个鱼”。《闲笔往事》共分十章:第一章、饱经风霜的双亲大人。第二章、苦甜相间的小学时光。第三章、半工半读的农业中学。第四章、困难时期的教师之路。第五章、社教运动的积极分子。第六章、文革运动的亲身经历。第七章、忠于职守的总务主任。第八章、敢为人先的小学校长。第九章、自立自强的人生亮点。第十章、老有所乐的多彩岁月。《闲笔往事》属自传式的记实散文,追溯的时间又长,这就要求作品必须以历史背景和客观事实为准绳,思维慎密地、详细清晰地展示家庭和个人的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的情况。自传性的散文讲究的是“真”,唯有真,才能打动读者,才有史料价值而流传后世。如自编自造,信口雌黄,势必招惹“骂名滚滚来”的结局。有人问我:“你从解放前写到解放后,从父辈写到儿孙辈,从孩提时代写到晚年退休,事无巨细,有板有眼,难道存有日记?”我微笑回答:“没写日记,全凭回忆、采访、查资料而成。”我和亲兄均继承了父亲记忆力强的遗传基因。父亲卖过肉,当过店员,如顾客赊账,无需上账本,几斤几两、几元几角几分、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还钱,一清二楚,从不出差错;儿孙们出生的年、月、日、时辰倒背如流。亲兄现年87岁高龄,能准确无误随问随答多个手机号码。我自己亲历的事,尤其是刻骨铭心的大事,至今仍记忆犹新。然而,记忆力再强,时间久了,事情真相的来龙去脉和细节难免会缺失或片面性,弄不好闹出笑话。为了保证作品的完美性,除能通电话的外,我不怕山高路远,不畏寒冷酷暑,根据线索寻找当事者进行零距离的采访,取得丰富而真实的素材。查资料:一、我任洋口中学总务主任17年,霞峰中心小学校长10年,分别查阅了尘封多年的账本、会计凭证(其中既有教师工资册、班数、学生数、教师变动及资金往来等情况的会计报表)。二、建国以来的政治运动,如反右斗争、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简称三面红旗),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文化大革命”运动等,均依照《县志》记载而定论。凡政治敏感问题,不作评论,更不借机发牢骚,“文革”中我吃了大亏,不怨天尤人,只怪自己年少不更事。由于本人只有初中文化,笔秃词穷,写不出新奇怪异的语段,只能运用平铺直叙的白描手法,文字通俗易懂,但又不乏幽默风趣的特点,让人忍俊不禁。总之,我是抱着“边写边学,边学边写”的虚心态度而创作的。《闲笔往事》于年6月1开笔,用时8个多月,至第四章“困难时间的教师之路”还未杀青时,隔三差五地出现心绞痛的症状,发病时间均是凌晨2、3点钟,这时间正是冠心病的“魔鬼”时间,弄不好要进阴曹地府服役的。于是,医院做了“心电图”,但查不出什么名堂,医生医院心内科做冠状动脉造影术,冠脉造影术是检查冠心病的“金标准”,可明确冠心病动脉有无狭窄及狭窄的部位、程度、范围等。年2月18日,在儿女们的陪同下,医院心内科(一科)进行检查。谢天谢地,检查结果是心血管阻塞50%,如阻塞75%以上必须安放支架。前后躺了5天病床,拿回来一大包瑞舒伐他汀钙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良药,主治大夫咛嘱,这药必须长期吃,言下之意要吃到去见马克思为止。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接着又患上颈椎炎、眩晕症、失眠顽疾。这时,家中大小都怪我是写书造成的毛病,语重心长地奉劝我挂刀封笔,养护好身体,多享几年清福。我不是不懂健康无价的道理。健康虽不是一切,但失去健康就意味着失去一切,生命属于自己只一次。但我深谙,留给子孙后代最宝贵的遗产不是金钱财物,而是醮自己心血写就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文章。唯有文字,才能穿越千年;唯有文字,才能激励后人不怕艰难困苦,不畏惊涛骇涛,在逆境中拼搏前行;唯有文字,才能启迪后人自力更生,发奋图强,勤俭持家。这才是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我不甘心半途而废,痛下决心履行自己的诺言,带病继续创作。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咬文咀嚼字,《闲笔往事》于年8月底完稿。9月2日下午3时《闲笔往事》定稿研讨会在广丰区老年大学三楼会议室举行。会议特邀了市直机关工委调研员、广丰区老年大学校长鲍运新(序言作者),广丰报社总编辑、现任广丰区老年大学副校长徐飞龙;原县进修学校校长王亨俊;原广丰洋口中学、二中校长王润谋(审稿);原国营广丰县羽绒厂厂长肖海;现任霞峰镇副镇长刘仕松;原少阳中学校长、霞峰中学党支书李泉水;原霞峰中学总务主任刘良贵;光阴文化促进会成员郑宜虎、刘罗华、刘树林(审稿)、刘建国。与会者就《闲笔往事》这本二十二万字的书稿体式、内容、结构、语言和思想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使该书更趋完善、具有更高的文学价值。10月1日《闲笔往事》在众多领导、文友、亲朋好友的大力支持下,终于付梓成书。出版后,得到读者们的赞许。此时此刻,我犹像一位十月怀胎的孕妇,一朝分娩,婴儿呱呱坠地,笑靥如花,快乐感油然而生。其实,于《闲笔往事》出版前半年,我已被刘诗良会长发展成为光阴文化促进会的成员,辞任的老会长陈亨成别有心意转发了我的处女作《传奇理发师周启多》,此文原发表于年12月[九仙湖文学·总4期],显然,这是俩位会长对我的极大抬爱和鼓励。既然是光阴文化促进会的一员,应该倍加努力,冲刺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所以,《闲笔往事》完成后,我仍舞文弄墨,陆续创作了《雷锋式的退休名医刘帅光》(年4月14日获区作家协会、区红十字会“新华怀”征文三等奖)、《以车代步话变化》(年12月获区图书馆、光阴文化促进会40年征文三等奖)、《老校变形记》(年12月5日获团省委40年征文三等奖)、《学校翻身记》(年9月26日获区财政局、广丰报社、光阴文化促进会三等奖)、《霞峰高梁酒》(年1月6日发表于[城市笔记]平台,阅读量人,点赞量人,44人47条留言,得稿费元,获特别奖金元)等共26篇文章,约8万字。世上没有做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事。如果我的名字仍留在阎王爷的花名册上,再过5年,也即本同志八旬寿辰之时,完成一部《散文集》,给自己的文学创作之路画上圆满的句号。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